背囊是行山遠足不可少的裝備,如果只是一日的遠足旅行,15至30升的背囊容量已經合適,但若是兩日或以上的露營,則需要40升以上的重裝備類型。
※●許泰儒工作四十年,而妻子亦在此相識,一生也與海洋公園結緣。

※●纜車每晚都會逐架被送進地庫。

※●簡單以鐵桿將吊軌移動收車。

※●行隧道檢查纜軌是劉忠輝每日指定動作。

※●每日都要檢查一排排緊急「冬菇掣」。

※●在檢測房內可顯示車速、風速等數據,以量度機件狀況。

※●除了Hair Raiser,廖正榮每天也與一眾工友翻轉碰碰車,檢查車底的磨蝕狀況。



※●每口螺絲都有Mark位,以防磅數不足。

※●車廂內換上全高清顯示屏。



※●動感快車。

※●保養部技術員廖正榮,嚴謹地檢查車底部分。


主題公園直擊  夜訪檢車幕後英雄
2017年1月27日

  為慶祝香港海洋公園開業四十周年,園方特別邀請《今日館》記者入內夜訪,了解每晚關園後的維修保養設施工作。是夜記者摸黑直擊,結識了動感快車、上下山纜車及海洋列車的幕後英雄,全靠他們的嚴謹工作態度,才令大眾平日玩樂時,既開心又安全!

  快車保養員:「試車玩到唔識驚!」

  玩得開心,最重要還是安全!海洋公園機動遊戲鮮有發生意外,就如2011年開幕、採用雙腳懸空設計的動感快車(Hair Raiser),六年間未有因機件故障而導致任何玩家受傷記錄。這晚約晚上十時許,記者闖進Hair Raiser維修重地,經升降機走進車槽,在這處工作六年的保養部技術員廖正榮正埋首工作,他向記者說:「我的工作主要是負責檢查和保養快車,每晚Close Park之後,就要開始檢查車底每個部分,確保安全。」

  來自瑞典的Hair Raiser時速達88公里,重力加速度為4g,是故每個部件都好重要。「每晚工作流程是先檢查每個轆有沒有損 ,而我們於每口螺絲都會拉條直 Mark位,如果見到有走位情況,即表示磅數不夠,鬆了就要上番緊。之後就要看看Anti Roll Back(遇事時鎖車)安全系統有否問題,最後就是要自己試玩,我每晚都會玩一次,主要是聽下行車順不順,有沒有雜聲!」

  廖正榮續說,有不少遊客專誠排兩小時隊輪候,臨上車一刻竟然打退堂鼓不敢玩,而自己卻「玩到唔識驚」!「我現在沒甚麼大感覺,被嚇一跳那次是因為夜晚突然在車槽底見到個假髮,應該是有客人留低的!」

  纜車監督:「以前車身全藍色!」

  打從1977年1月海洋公園開幕的第一天,園內已設有登山纜車,亦是公園的重要標記。這一百一十八架來自意大利的纜車是起初上山的唯一工具,四十年來,纜車有何重大變化?四十年來都在園內工作的高級纜車監督許泰儒說:「早期纜車清一色是藍色,後來想有多些新鮮感,於是增添了很多顏色,現在紅呀、黃呀、紫呀,很多色彩!每架車有六個座位,亦有為傷健人士而設的纜車卡。」

  許多人都有個疑問,究竟關園後纜車會如何處理呢?原來每晚最後一班纜車都會由山頂高峰樂園區開出,並由工作人員乘坐(以確保沒有乘客留在山上)。當最後一班纜車下山後,便會開始收車,方法既簡單又快捷,就是以人手用鐵桿把吊軌轉移,之後每架車就會乖乖的轉彎停泊在地庫,最後將工程車入軌,每朝纜車出動前,工程車會先走一轉,確保吊纜機件運作一切正常。

  列車監督:「一返工先行隧道!」

  每次可載四百人、每天走八十多轉的海洋列車,肩負接載遊客上下山的重責,自當不容有失。纜車部高級監督劉忠輝與其團隊,正是這海洋列車的看守者。「我們的團隊約有二十二人,每朝返工第一件事就是行隧道,由山下往山上高峰樂園站,主要是檢查路軌是否正常,車軌的Line Sheave如果磨蝕超過5mm就要換,還要檢查一下隧道內一排排緊急『冬菇掣』是否真的Work!」

  劉忠輝指,纜軌必須經電腦和磁力探測,確保沒有損耗狀況。此外,列車車廂內的設備亦不斷改善,「二十四部車廂的海洋動畫顯示屏解像度,由最初720p改做1,080p高清,令大家看得更清楚和震撼!」問到最難忘經歷,他二話不說指2016年「哈囉喂」(萬聖節活動),列車突然發生罕有故障要停駛,本來放假的他也被緊急召喚,急救六小時後最終回復正常,「希望不要有下次,最緊要大家笑住來、笑住走!」

  後記

  期待夜場

  除了每年萬聖節哈囉喂,很少機會可以夜間進入海洋公園遊訪,這次訪問由公園晚上六時關門至晚上十一時許,記者了解到上下山各項設施的維修保養工作過程,實在難得一見,若不是公關帶路,在燈光不足的山頭隨時迷路!

  最近海洋公園宣布將開設夜場,想吸引附近區域白領(尤其是港鐵金鐘站和黃竹坑站等)到園內食宵夜,預計屆時人工湖旁的新露天茶座,將聯同山下酒吧、餐廳等於夜間開放,到時看見各維修人員不妨打個招呼問句好!

 

資料來源 :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