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的心齋橋筋商店街在11pm後會有很多地攤擺賣,也有外國人扮小丑以賺取一點收入,呈現出另一種光景。
※藍廳是諾貝爾晚宴的舉行場地。

※金廳由一千八百萬塊金色馬賽克砌成。

※建築內可找到諾貝爾獎的標誌。

※市政廳已成為斯德哥爾摩的地標之一。

※Grand Hotel是諾貝爾獎得主下榻的酒店。

※百年酒店的裝潢陳設,別具典雅氣息。

※諾貝爾晚宴的餐具也有在此展示。


瑞典斯德哥爾摩 完全諾貝爾
2016年12月1日

  斯德哥爾摩(Stockholm)不僅是風光旖旎的北歐水都,每年來到12月,更化身為學術文化名城,皆因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禮,本月上旬便會在這瑞典首都盛大舉行。此刻走進城內,不論是典禮宴會場地市政廳、收藏歷代獎項資料的博物館,甚至是得獎者入住的經典百年酒店,均似會發放出一道代表 人類文明的耀目光芒,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

  堂皇市政廳 典禮宴會場地

  由發明士巴拿、吸塵機,避孕套,以至藍牙及遙控器,瑞典人一直引領世界科技潮流,然而說到對人類文明帶來舉足輕重的貢獻,絕對不能不提由瑞典人Alfred Nobel所創立的諾貝爾獎。原來由1901年開始,瑞典國王便遵從了這位一生致力炸藥研究的瑞典科學家的遺願,於其出生地斯德哥爾摩,向在物理學、生物學、醫學、文學及在推動世界和平方面擁有卓越成就的人士頒發獎項,成為了後世推崇的諾貝爾獎。雖然諾貝爾和平獎現已移至挪威奧斯陸頒發,另在1969年又增設了經濟學獎項,其經典地位卻始終不變,直到現在,每年都會在他逝世日子12月10日舉行頒獎典禮。

  別以為只有上演頒獎盛典的音樂廳(Konserthuset),才是城中此刻的焦點,在由12月6日起至12月12日的諾貝爾周內,連場活動分別會在斯德哥爾摩多個地方上演,其中諾貝爾頒獎禮後的晚宴,便會在市政廳(Stadshus)內進行。這個瑞典議會所在的建築物,於1911年和1923年間興建,現已成為城市地標,大樓內最為人注目的,當然得數作為諾貝爾獎晚宴會場的藍廳。雖然稱為藍廳,但其實這個位於地面層的大廳,名字跟色調絕對大相徑庭,據說當年留學意大利的建築師奧斯畢特格,欲以藍色作為主調才以此相稱,惟當他看到工人用上紅磚打造大廳,發現外觀典雅和諧,便一直沿用至今。

  遊人到訪之時,除要一邊踏足藍廳的大理石地板及欣賞世界第二大管風琴,一邊幻想有諾貝爾得獎人和瑞典皇室出席的晚宴盛況,也不可錯過參觀市政廳內其他部分,像議政廳內的陳設布置,便稱得上典雅堂皇,惟論到奪目程度,則以金色大廳最為璀璨。

  這個能容納七百人的宴會場地,由超過一千八百萬塊黃金馬賽克砌成,偌大廳房內處處金光閃閃,惟仍要細意欣賞牆上的獨特圖案,其中坐在代表梅拉倫湖和午上寶座的女神像,正好代表女權的象徵,而大廳側牆上的抽象符號,更代表生老病死及代人處世的道得標準,極有警世意味!

  欲全程感受諾貝爾精神,遊畢市政廳後,還可到海濱的Grand Hotel走走。這家於1872年開幕的酒店,自1901年諾貝爾獎創立後,一直是得獎者和親屬入住的酒店,已成為城中經典,酒店也配合其百年名牌的身分,由大堂到三百多間客房,裝潢布置均充滿瑰麗典雅的氣息,若未能在此下榻,也不妨在此享用一頓高貴下午茶,沉浸在尊貴的諾貝爾氣氛之中!

  

 

資料來源 :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