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的心齋橋筋商店街在11pm後會有很多地攤擺賣,也有外國人扮小丑以賺取一點收入,呈現出另一種光景。
※柴灣漁民娛樂會會長
吳耀輝


※●採訪當天,一班娛樂會「龍友」賞面出席,後排左起,為柴灣漁民娛樂會會長吳耀輝、負責賽事旗務的蔡強、主席黃柑仔、資深會員周伙勝、副主席黎志強、元老之一的馬久,前排左起的兩位是娛樂會首隊女子龍舟成員何英和郭少芳。

※●娛樂會副主席黎志強(右)是粵曲高手,他即場領唱《龍船歌》。

※●大堆獎盃引證了龍舟隊實力。

※●輝哥(右)打開貨倉,內藏珍貴龍頭、龍尾和船槳,外觀新淨,其實大部分都修補過。


趁國際賽懷舊 那些年搶划龍舟
2016年6月10日

  今天(6月10日)舉行的「香港龍舟嘉年華」,當中《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是焦點所在。趁氣氛高漲,特請來本地龍舟高手兼發燒友細訴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本地龍舟賽點滴與發展,對漁民來說,每年端午划龍舟,重要過農曆新春拜年!

  50s:茶水艇由低做起

  走進柴灣漁灣 漁民娛樂會,眼前年近七十的吳耀輝,人稱輝哥,在擺滿大大小小龍舟比賽獎盃櫃前,細道精采龍舟賽往事,伴隨會內懷舊吊扇急速轉動的聲音,時光恍如回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我1947年出世,是水上人家,十歲便開始划龍舟,當年艇上生活沒玩具、沒娛樂,最高興是端午節有得划龍舟,是每年最渴望來臨的節日!」輝哥說,划龍舟比過農曆新年 利是還重要。

  當年獲選拔參加龍舟賽,光靠健碩身形不夠,輝哥指出參賽選手全是紅褲子出身,「後生仔」要爭取機會被選中,辦法之一是在茶水艇幫手。當年比賽,每隊龍舟有一隻補給舢舨,漁民稱為茶水艇,主要放置兩桶含檸檬的生水、香煙、菠蘿包、白糖糕和雞尾包,「落茶水艇幫手要得大人批准,很多小朋友無份,即場哭起來,好慘!」另一獲選捷徑是在比賽前,替龍舟掃(發音餿)豬油,「油滑水,會使龍舟『游』得更快。首先把豬肉曬幾日幾夜,比賽前夕,拿 豬肉幫龍舟掃油,又臭又核突。現代改用乾油或打蠟,清潔得多。」輝哥十七歲被選中參賽,「『 車邊』被選中,坐龍尾。」

  60s:二次創作《龍船歌》

  柴灣於1964年成立漁民會(後稱柴灣漁民娛樂會)後才有龍舟隊,輝哥說:「是港島東區最遲成立龍舟隊的地區,以往主要幫筲箕灣隊,此會成立後是首個為漁民爭取福利的漁民會。」其後啟發了其他區設立漁民會,影響力大,但賽龍舟實力卻剛好相反,經常「包尾」!上世紀六十年代,以油麻地貨船商會、茶果嶺合義堂和筲箕灣和合堂的龍舟隊最具實力,「以前龍舟隊稱為堂口,後來警方指堂口好像黑社會用語,才改稱為龍。」

  漁民會的創立人之一花維路,是於香港土生外國人,生前最愛唱歌,更為老歌《蘇武牧羊》填上廣東口語,成為漁民版本《龍船歌》,說 ,輝哥即場哼唱:「今年又有扒龍船,扒嚫 龍船,真係扒得好鬼遠……」老實說,詞不對韻,很難唱,但輝哥卻樂在其中,「以前划龍舟前,所有龍舟隊都在水面集合,迎接主禮嘉賓時高唱這歌,現在較少唱,不過一定會在擺酒(指漁民在端午節設宴)時唱!」

  70s:長崎隊出奇制勝

  踏入上世紀七十年代,柴灣漁民龍舟隊實力大增,進佔頭三位,輝哥亦升至頭排。香港旅遊協會(香港旅遊發展局前身)於1976年主辦國際龍舟賽事,將本土地區競賽一躍成為國際大賽,於筲箕灣避風塘舉行,九支本地漁民隊,與長崎的漁民隊一起角逐錦標。

  按《香港記憶》網站資料,長崎於1976年至1978年參與盛事,在1977年勝出,輝哥也見證歷史一刻,「當年划一千米,起初長崎隊落後,在最後三分一段,長崎隊選手突然轉為半跪式划,幅度加大,反超前贏了!那場比賽好精采,簡直大開眼界!」後來為了公平起見,賽例規定選手不准半站立。1979年,龍舟隊得到贊助,改名為「柴灣生力龍」,贏了多場賽事,輝哥更曾代表香港出賽。「今天龍舟多以纖維製,對漁民來說,木龍才是真正龍舟。另參與者比以往多,變得更大眾化。」輝哥道。

  為環保義務維修

  輝哥帶筆者前往柴灣貨物起卸區,透露這是柴灣生力龍擺放龍舟和工具的「基地」,最珍貴合照的大龍頭,於1979年耗費一萬九千元興建龍船時製成,「我們尊稱為龍王,因為曾贏過無數次比賽。」

  輝哥還是一名龍舟「醫生」,他指 木槳被魚 修補過的位置說,「其實花點心思便可修補破口,別因爛了而丟掉。只要保養得好,可以用上幾年,你看,這些龍頭、船槳仍很硬淨!」

  好玩嘉年華

  香港龍舟嘉年華載譽歸來,並首次移師中環海濱舉行,重頭戲落在刺激緊張的《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上,在摩天輪下欣賞國際及本地勁旅互相較勁,特別精采。活動方面,生力啤酒節和新增親子樂園為熱門之選,適合不同人士參加!

  香港龍舟嘉年華

  日期:即日(6月10日)至6月12日(日)

  地點:中環海濱

  入場費:免費

  查詢:www.discoverhongkong.com

 

資料來源 : 星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