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旅遊,住宿地方的浴室地板不一定有出水孔,故此應該養成浴浴時將浴簾放下,下擺放進浴盆裡,以免發生水淹地板,作出賠償。
八甲田山溫泉紅
  十月十四日 星期二 陰︱晴

  分別在火車和汽車上睡了三個晚上,昨晚終於在一間破舊民宿裡投宿。充電六小時後,清早五時便開車前往青森縣東南部的八甲田山、奧入瀨和十和田湖。作為觀賞紅葉的著名景點,這幾個地方不但在東北具有代表性,甚至聞名全國。在東京隨處可見的紅葉觀光海報,不少都以這幾個地方的照片印製。此行成敗的關鍵,可說盡在於此。

  清晨六時,來到半山的城倉大橋,當下興奮不已。大橋東南方只見一個偌大的山谷,中間一條河溪,山坡兩邊盡是濃淡不一的紅、綠、青、黃各種顏色,覆蓋了漫山遍野。日本人口中的秋山「錦鏽」,說的大概就是這麼回事。

  和攝影師站在橋上等日出,待那樹梢之間的朝霧散去以便拍照。但一等兩小時,橋上遊人來了又去,天上還是密雲一片。橋下景色再美,始終帶點朦朧灰暗,難以把眼見的秋色留在底片上。

  無奈地暫且離開大橋,繼續往山上開車去,再而到南方不遠處的奧入瀨走了一轉。午後天色終於放晴,再次折返城倉大橋,本以為一張沙龍傑作伸手可及,走到橋上一看,驚覺溪谷竟躲了在日影裡。看看手表,才不過午後二時,太陽已跑到西南方的半天等待下山,結果是向東北一半山坡漆黑一片,向西南一半山坡卻又陽光普照。早上的霧氣確已消散,但光暗反差太大,根本無法把整個溪谷風景拍下來。

  如畫風光可見但不可即,自然心生不忿。當下決定更改計畫,用餘下的一天行程再訪八甲田山。下定決心後,遂沿小路往山下的溪谷走了一趟,找來幾株剛開始變色的紅葉拍照。有些樹葉僅得一角變紅,有些半黃不綠,有些又紅黃交間,似在向遊人展示大自然製造秋色的過程與奧秘,煞是好看。

  黃昏向十和田湖方向駛去,來到湖畔天色已暗,唯有折返城內投宿。雖有高床暖枕,這夜兩人都難以入睡。

  十月十五日 星期三 晴

  早上回到八甲田山的城倉大橋上苦候,看荈坏在山坡和溪谷上緩慢移動,一等就是四小時。正午時分,太陽已向西南方下滑,橋下的溪谷和半邊山坡卻仍舊藏身陰影之中,才終於明白這個溪谷天生愛跟攝影師作對︱在這個緯度的秋日,太陽軌跡本就偏南,溪谷卻由東南走向西北,即是說無論早晚,溪谷旁的山坡總有半邊會背光,又或藏在陰影裡。

  想到這兒,不覺釋然,也許旅遊真的講究緣分,良辰美景根本強求不來。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李後主筆下的意境,對攝影師來說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抱茧殿滇翽恁A朝南走向山下的奧入瀨取景。以景論景,奧入瀨連串溪流瀑布的確動人,若時機配合,岸邊的樹木都換上秋衣,無疑景色一絕。只恨時不我與,行程所限唯有踏上歸途。順道在橫跨兩縣的十和田湖轉了一圈,看過高村光太郎的遺作乙女之像,便匆匆駕車朝盛岡駛去。

  明日,已是東京、香港;北國的秋葉,將飄落千里之外。

  滿載北國紅葉的銀河鐵道

  日本東北部最偏遠的青森、岩手、秋田三縣,合稱北東北。在日本人眼中,向來是窮鄉僻壤的代名詞。令人聯想到的,往往是土裡土氣的貧農、呵氣成冰的嚴冬。說到紅葉,大家只會想起京都,再而是北海道,沒有人會提及東北。

  卻原來,東北的紅葉,絕不比京都的遜色。極端點說,要是京都所有古色古香的建築物都消失掉,剩下來孤苦零丁的紅葉,還值不值得我們大驚少怪?甚至可以這樣說,東北和北海道的紅葉景緻,跟見諸本州中部以南的並不一樣。一般而論,中、南部的秋色以紅為主,黃色為輔,鮮豔養眼有餘,秋葉的色彩和種類卻相對缺乏變化、層次。反之愈往北走,會在秋天變色的植物品種愈為繁雜,顯現出來的色彩亦更為多變,充滿對比,就似畫家的調色板一樣七彩繽紛。

  高村光太郎

  行程最後一站,是橫跨青森、秋田兩縣的十和田湖。十和田湖的象徵,是湖畔一個《乙女之像》。雕像的作者,是橫跨明治、大正、昭和年間的一代大雕刻家兼詩人:高村光太郎(一八八三︱一九五六)。

  光太郎生於東京,本是個徹頭徹尾的城市人,晚年卻在東北的岩手縣花卷渡過;當中有整整七年,在山中一間小木屋裡過茈b隱居生活,自耕自炊,與天地為伍。當地村民曾不解地問光太郎,為何要在這種冬天積雪愈丈厚的窮鄉僻壤,過茼p此艱苦的生活。光太郎的答案,據說是「鴨長明」三個字;鴨長明,乃日本中世一個陶淵明式的詩人。也難怪,光太郎會用「自我流謫」來形容自己在山中的生活。

  光太郎年輕時曾先後留學美國和法國,一生醉心法國大雕刻家羅丹。詩作方面,代表作有青年期的詩集《道程》、中年期的《智惠子抄》,和晚年的《典型》。後者,正是他在岩手隱居期間的傑作,和《智惠子抄》比較,多了一份圓潤簡樸的大智慧。

  智惠子是光太郎的愛妻,本身也是個畫家。光太郎與她恩愛非常,可以說,打從兩人邂逅起,智惠子就成為了光太郎創作原動力的一部分,甚至在智惠子死後還是一樣。《典型》也好,《乙女之像》也好,均可見智惠子的影子。不少人說,《乙女之像》的裸女造型,正是智惠子的化身。與其說光太郎晚年獨自隱居,倒不如說他與愛妻的亡靈共渡夕陽無限好。

  宮澤賢治

  智惠子死於一九三八年,終年五十三歲。三年後,《智惠子抄》出版。復四年後的四五年四月,東京大空襲,光太郎僥倖逃過一劫,卻已是一無所有。翌月,光太郎隻身來到岩手縣花卷,在車站迎接他的人名叫宮澤清六,即大作家宮澤賢治(一八九六︱一九三三)的弟弟。

  宮澤賢治是日本近代頗特別的一個文學大家。唸的是農林科,兼是個地質學家,卻終生醉心文學創作。其充滿想像力的小說充滿童話色彩,詩作中又會出現地質學等的專有名詞。

  在農林學校畢業後,賢治曾一度上京,希望在文學界闖出名堂,卻為了病重的妹妹而返鄉。回到花卷後,賢治組織了一個名為「羅須地人協會」的團體,性質非常獨特,可說是個農校和藝術工作室的混合體。其間,賢治一邊務農,一邊以專業知識指導農民耕作,還一邊從事各種藝術創作活動。

  和許多藝術家一樣,宮澤賢治要在死後許多年才真正「成名」。生前,賢治出版過的書聊聊可數,而且都是自費出版。一九三三年,賢治因肋膜炎離世,終年不過三十七歲。早已極度賞識其才華的大詩人草野心平,還有上面提及的高村光太郎等人,乃在翌年將其部分作品結集成書出版。光太郎和宮澤家為此結下淵源,亦成為了他在花卷渡過晚年的伏線。有趣的是,光太郎和賢治實質上只見過一次面。

  宮澤賢治的眾多代表作之中,有一篇小說特別值得一提,就是《銀河鐵道之夜》。作品中,主角乘坐飛越天際的火車,來到一個屬於死人的世界……。松本零士風靡一整個世代的經典漫畫作品《銀河鐵道九九九》,正是受了其啟發。賢治對土地的執著,和松本零士對科技文明的反省甚至反諷,乃巧妙地貫穿了整個二十世紀。

  尾崎紅葉

  早光太郎和賢治一個世代的明治年間,有位大文豪名叫尾崎紅葉(一八六七︱一九零三)。其代表作《金色夜叉》,在日本大概無人不曉(有沒有看過是後話)。《金色夜叉》被喻為近代日本小說的先驅,最新研究則指其藍本來自一部英、美的通俗小說:《甚於女人的弱者》。原著也好仿作也好,都可說充滿了流行愛情小說的撟段。但當然,稱得上經典,《金色夜叉》必定有其獨特之處。

  作品中的女主角宮,因結識了富家子弟而財迷心竅,狠心拋棄愛人貫一移情別戀。貫一大受刺激,憤而變身高利貸,間接向拜金主義社會報復……。小說在《讀賣新聞》連載了六年,還未完結紅葉便死於胃癌(和賢治一樣,終年三十七歲)。《金色夜叉》成為了紅葉未完的遺作,卻是歷久常新的傑作。

  十和田湖畔的《乙女之像》,也是光太郎的遺作,甚至可說是光太郎在東北山間隱居七年,「飽歷風霜」後的畢生傑作。失去愛妻,失去了一切,重返大自然懷抱後的光太郎,晚年詩作充滿了對生命的熱愛和執荂A絲毫沒有予人英雄遲暮的感覺。東北的嚴冬對他而言,絕非人生終結的象徵,而是通往春天(另一個開始)的過渡、昇華。

  光太郎曾經這樣形容東北的紅葉:「許是嚴寒來得較急勁的關係,(秋葉的)綠、紅、黃色俱異常鮮烈。」用這句話來描述光太郎的生平和藝術生命,也許同樣貼切。光太郎不會讓人想起京都華美浮誇的紅葉,反似南方平平無奇的一株草木,來到東北的土壤裡紮根後,卻自然而然地展現出漫爛色彩。

  秋色日消瘦

  日本人說,近年京都的紅葉愈來愈不濟。秋色不復從前般鮮豔明媚,紅葉的出現時期則愈來愈晚,同一現象亦可見於春天的櫻花花期。專家說,那和各地的城市化發展,再而是地球溫暖化現象有荓K切關連。

  文明的進步,交通的發達,讓觀賞紅葉的旅程變得簡單便捷。諷刺的是,遊人來到紅葉勝地一看,卻往往發現秋色變得朦朧,紅葉早已不知所終。文明提供了手段,卻握殺了目標,豈不荒謬?

  宮澤賢治若然在生,定會高喊返回農村、紮根土地的口號。由松本零士繼承的一列銀河鐵道,最後會通往帶來永生的機械國度,還是賢治描繪的死人世界?尾崎紅葉筆下的金色夜叉,到底在諷刺物質至上的拜金主義社會,還是因迷信「文明」而逐漸色盲的現代人的寫照?

  抬頭看十和田湖畔的《乙女之像》,雕像沉默無語如羅丹的《沉思者》。透過乙女空洞的眼眶,只見一個垂垂老爾的光太郎,在山間陋室裡享受自耕自炊的樂趣;門外鋪天蓋地,盡是在詩人筆下呈現「金茶白綠雌黃」的秋色。

  想來,我們或將失去的,又豈只紅葉?

  紅葉秋色種種

  山櫻(Yamazakura):除北海道外見諸日本各地,秋季較早出現之紅葉。

  山毛櫸(Buna):多以樹林形式群生,其果實是林中小動物的恩物。

  板屋楓(Itaya Kaede):除北海道外見諸日本各地,雖屬槭樹科,秋日樹葉變黃不變紅。

  伊呂波楓(Iroha Kaede):日本紅葉的代名詞,也是日本氣象廳每年用來決定「紅葉日」何時降臨的參考標準。

  常春藤(Tsuta):常見於山間,秋天就連藤幹也會變紅,鮮豔非常。

  桂(Katsura):日本全國可見,秋天樹葉變黃。

  銀杏(Ichou):樹身高大,隨處可見,是日本黃葉的代表,也是最常見的行道樹。

  山紅葉(Yama Momiji):多見於近日本海的山區。葉邊的鋸齒狀乃其特色。

  栗(Kuri):多見於山間。果實成熟後變褐色,秋季樹葉呈黃或褐色。

  榎(E no Ki):日本人眼中的靈木,多見於神社寺廟內外。秋天樹葉呈黃褐色,果實變紅。

  花楸竁(Nana Kamado):花楸果實和樹葉均會變紅,而且富於色調變化。

  目藥之木(Megusuri no Ki):槭樹科植物,樹皮及樹葉可治眼疾。

  白樺(Shirakaba):多見於高原地區,群生,樹皮呈白色。

  大紅葉(Oo Momiji):各地隨處可見,秋季樹葉會變紅或變黃。

  瓜膚楓(Urihada Kaede):葉片闊大,會變紅或變黃,顏色鮮豔。

  日本傳統秋色

  茜色(Akane Iro):茜草是人類最古老的染料植物之一,根部呈紅色,煮成汁後可作染料。

  赤朽葉(Aka Kuchiba):顧名思義,指帶紅的枯葉顏色。另有所謂黃朽葉。

  柿色(Kaki Iro):古時分為照柿色和澀柿色兩種。今天後者已被視為茶褐色一類。

  紅(Kurenai):從紅花提煉而成的紅色,自古以來大受歡迎。由於紅染必須由外地輸入(紅花原產埃塞俄比亞及阿富汗),是以非常昂貴。

  蘇枋色(Suou Iro):原產印度和馬來半島的蘇枋(方、芳),是馬來語Sapang的中國音譯,自古以來是紫紅色系的主要染料之一。

  牡丹色(Botan Iro):鮮豔奪目的紫紅色系的代名詞。在人工染料出現之前,是一種難以複製的色調。

  支子色(Kuchinashi Iro):即梔子色。古代,皇太子所穿黃丹袍的黃赤色,正是由支子和紅染成,平民百姓當然絕對不能穿在身上。

  鬱金色(Ukon Iro):相對較遲(十七世紀前後)出現的色名。因其近似金色,加上名稱有利財之意頭,江戶時代的日本人喜以之為錢包染色。

  黃蘗色(Kihada Iro):黃蘗似柑樹,樹皮內側呈黃色。以之染紙有防蟲功效云云。

  黃朽葉(Kikuchiba):源自古代的黃丹色。因是皇太子所穿黃丹袍專用顏色,民間長年被禁用。但民間仍流行以不同配方染成的黃朽葉色。

  日本秋色巧配(襲色目)

  青紅葉(Ao Momiji):象徵剛開始變色的黃葉,襯以仍未變色的綠葉。另有紅葉、初紅葉和黃紅葉等色目。

  殘菊(Nokorigiku):象徵在晚秋初冬之間,最後一輪開放的黃菊與白菊。

  桔梗(Kikyou):象徵秋天山野的桔梗。

  落栗色(Ochiguri Iro):熟透後掉落地上的栗子的顏色,《源氏物語》亦有記載。

  萩重(Hagigasane):以同系的深淺二色,象徵萩花盛放的景象。

  四化紅葉

  黃葉化紅葉:紅葉二字,在日本有兩個唸法。一是Kouyou,二是Momiji。前者跟黃葉二字的讀音一樣。後者,古時原本就寫作黃葉,有千多年歷史的《萬葉集》(地位相當於中國的《詩經》),有將之寫成「黃變」。《萬葉集》眾多詠嘆秋葉的詩歌之中,寫紅葉者僅得六首,反而提及黃葉的多達七十六首。可見,日本人說的紅葉,不但包含了黃葉在內,甚至該說後者才是正宗。

  事實上,在《萬葉集》的奈良時代,日本人眼中的秋色是黃而不是紅。及至《源氏物語》的平安時代,日本人對色調的喜好出現變化,鮮豔奪目的紅梅,比含蓄高貴的白梅更受歡迎;秋葉變紅的槭樹,亦取代了黃葉(如銀杏等)的地位,成為秋色的代名詞。

  文學化紅葉:打從平安時代(約一千年前)開始,在秋天賞紅葉的風俗便流行起來,並對藝術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源氏物語》(地位相當於中國的《紅樓夢》)有著名的《紅葉賀》,在淨王留璃和歌舞伎等傳統戲曲形式裡,「紅葉狩」(即賞紅葉之意)更成為了經典劇目和曲目。

  當然,中國自古以來詠唱紅葉的騷人墨客亦不少,詩詞歌賦數之不盡,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中,「曉來誰染霜林醉 總是離人淚」一幕,就更是千古傳頌的名句。

  科學化紅葉:為何秋葉變紅、變黃,甚至變成其他顏色?壟統而言,背後機制可分成兩大類。秋天,部分植物(落葉樹等)為迎接即將來臨的嚴冬,讓樹葉功成身退化作落葉,便會在枝葉交接之間,長出一層用來分隔兩者的「離層」,令樹葉逐漸失去和樹幹之間的種種聯系。

  同一時間,樹葉裡的葉綠體,卻仍然依靠葉綠素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糖和澱粉質),這些養分無法回流樹幹,便會在葉片積聚,並產生一種令花葉呈現紅、藍或紫色的色素。這就是紅葉的成因。

  黃葉的機制更為簡單,因葉綠體內本就包含了綠色的葉綠素,和黃色的胡蘿蔔素(蛋黃的黃色,也是來自胡蘿蔔素)。秋天,樹葉不再生產葉綠素,餘下的則逐漸分解,令樹葉失去原有的綠色,最後變成一片黃葉。

  美學化紅葉:平安時代的日本人(特別是女性),早有配襯不同顏色衣茠甄袨I時裝觸覺。當中許多顏色,均來自各種自然景緻,特別是七彩繽紛的秋色,構成了一系列以植物為名的傳統色調。順理成章地,不同季節自有不同的配襯技巧,不能亂配一通。這種配色的藝術,日本人稱之為「襲色目」(Kasane no Irome)。

  紅葉美食和精品

  帶不走紅葉美景,但可以帶走以下:

  紅葉天婦羅:據說是大阪箕面地區的名菜。摘取紅葉後,鹽醃一年以上再製作天婦羅。

  紅葉饅頭:廣島縣宮島名產。請留意此乃甜點,餡料包括紅豆、巧克力、芝士、忌廉、抹茶等等。

  紅葉米餅:京都長岡京市(近西向日火車站),有著名X子店小倉山莊,以四季景緻為造型的米k子頗具名氣。當然,少不了紅葉餅。

  紅葉香袋:紅葉形狀的香袋,用來裝飾亦可,一千日圓,京都有售。

  好趁紅葉佳期

  十一月,正是日本中、南部的紅葉季節。你又怎能錯過這大好良機?以下為各地的紅葉膀地介紹,不妨自己設計一個紅葉之旅!

  大分縣 富貴寺:寺內有名列國寶的阿彌陀堂,是九州最古老的木造建築,寺內紅、黃葉交織的景緻,別有風味。宜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到訪。

  熊本縣 垂玉溫泉:在北原白秋等近代詩人曾到訪的「山口旅館」裡,一邊泡溫泉一邊賞紅葉,你也可以變身詩人呢!宜十一月上旬到訪。

  京都:古色古香建築物隨處可見,襯以濃淡不一的紅黃秋色,堪稱一絕。若要欣賞更壯觀的錦鏽山色,請到遠離人煙的山上走一趟了。

  京都 三室戶寺:位於以茶聞名的宇治市內。相傳豐臣秀吉也曾到至品茗,不妨到此賞秋葉、喝名茶。鄰近還有著名的興聖寺,同為紅葉勝景。

  奈良 奈良公園:奈良公園內有東大寺、興福寺、春日大社等名勝,景觀各有特色。跟遊人一同在園中漫步的鹿群,則構成了只此一家的紅葉景緻。

  箱根 早川溪谷:著名溫泉旅館「對星館」,設有私家纜車,坐在當中賞秋葉別有一番風味。宜十一月中下旬到訪。

  鎌倉 圓覺寺:有七百年歷史是圓覺寺,是聞名全國的古剎之一,尤以紅葉景勝著稱。宜十一月中旬前到訪。

  鎌倉 明月院:院如其名,紫陽殿外一度圓月形的門,正是此處賞紅葉的必殺景點。鄰近尚有圓覺寺和東慶寺等紅葉勝地。

  東京 新宿御苑:

  雖位於鬧市中心,苑內卻別有洞天。紅葉時節維持得較長,由十一月中延續至十二月中。

  日光 龍頭之瀧:日光不乏紅葉名勝,當中尤以「奧日光」的龍頭之瀧至為聞名。

  甚麼是紅葉日?

  紅葉日是指某地區紅葉盛放的日子,氣象廳每年均會作出有關公布。在此列出各地歷年平均的紅葉日日期,以供參考。但必須留意,紅葉的開放日期比櫻花花期更難預測,易受天氣及環境影響而每年出現變動。決定行程前,務必參考各地紅葉狀況的最新資料,例如以下網址:

  http://www.wni.co.jp/cww/docs/koyo/index.html

  http://evt.cyberstation.ne.jp/main.asp?ID=JRE&KD=MMJ

特別注意事項:拍照tips: 攝影從來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方程式,拍攝秋色紅(黃)葉亦然。然而,也有一些必須多加留意的地方。 首先是光線。一般而論,烈日當空之下拍攝紅葉並非最佳選擇,反而早晚時分以背光或側光拍攝,更能凸顯枝葉的色彩、脈胳與線條。不過,早上山間多有霧氣,秋色會略為帶灰。另外,必須留意光暗的差距,若反差過大,再美的景色也難以用菲林捕捉(除非你想拍攝光暗分明的剪影)。 其次是構圖。背景宜簡潔,顏色以較深的綠、藍為佳。若在林間遇上光線充足的一株紅(黃)葉,不妨以藍天白雲作背景仰攝。 最後,若想用慢快門保留景深,或要捕捉流水潺潺的景緻,便必須帶備腳架了。 有關「一角變紅」的問題 一般說的楓葉,其實不一定變紅(台灣便少見紅葉),視氣候、品種和植物的生長位置,同屬楓(槭)樹也不一定會出現紅葉。有時候,一棵樹上會同時長出紅、黃、綠色的樹葉;相同一片葉片,甚至會出現一端翠綠一端變紅的現象。這跟樹木產生紅葉或黃葉的機制其實大有關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