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接受新華社專訪 , 他表示,經過7年多發展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已具雛形,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在國際間推廣離岸人民幣業務,並深化離岸與在岸市場的聯繫,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過程。
陳德霖表示,香港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不單是為以香港為基地的企業服務,同時也將人民幣的業務輻射全球。他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未來充滿信心,指出這是大勢所趨,但也強調應該現實看待人民幣國際化,過程漫長,更需要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個腳印穩步推進。
他指出,兩個市場之間既要有分隔 ,又要有聯繫;聯繫兩者的三座橋, 其中兩座正待完善。陳德霖表示,第一座橋是跨境貿易, 已基本建設完成。第二座橋是直接投資, 其中海外直接投資(ODI), 今年1月內地已推出,但開展需要時間;至於外商直接投資( FDI) , 還沒完全修好,他對此表示樂觀 , 希望年內可以出台。
第三座橋是金融市場的資金流動,也就是海外人民幣進入在岸金融市場的渠道。 兩個市場在這方面, 已經建立了連接點 , 這座橋一小部分已經修好,但預計建設的過程會較長。橋梁建成後人民幣流量能有多少,由橋的寬窄和資金進出的管理辦法來決定,同時也需要在國際間做推廣工作,這也是香港金管局奔赴各國為人民幣業務進行路演的出發點。
陳德霖表示,由於內地經濟發展前景很好,加上雙邊貿易和投資快速增長,人民幣作為國際化貨幣其支付手段的功能會越來越強,人民幣國際化是大勢所趨,他對此充滿信心。
對於香港人民幣流通量增大以及人民幣存款不斷增加,有看法指人民幣會取代港幣。陳德霖表示,並沒有這方面的擔心,也沒見到人民幣代替港幣的趨勢。 香港市民對港幣的信心一直沒有動搖,港元鈔票發行量在去年比10年前增加一倍多達到2270億港元,作為支付手段,港幣並沒有減弱的趨勢。
陳德霖指,香港作為旅遊中心,吸引大批內地遊客,讓人民幣的使用和流通變得普遍,而人民幣存款增加大部分來源於企業接受從內地企業的貿易支付。他說,港人兌換人民幣是出於人民幣升值的預期,而非對港幣失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