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凸顯加中友誼
2011-06-21 (05:56)
(多倫多 )(本報記者)今天白求恩的形象已經被研究者還原為一個真實的人,而他在加中兩國的民間的象徵意義卻永遠不會磨滅。他作為加中友誼的一座橋樑,近年來其重要性日益凸顯。

        來自中國天津、現在溫哥華行醫的谷世安醫生,作為一個醫護工作者,他對白求恩這位同行早就滿懷景仰。為了讓更多的加拿大人認識白求恩,並讓他的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發揚光大,谷世安在2006年於溫哥華創建了「加拿大白求恩紀念協會」。

        谷世安表示,我們這個以加拿大的醫護人員為主的團隊,許多人從不了解白求恩,到看到他在中國曾經工作和生活的艱苦環境,親耳聽到他的事跡,深受教育和感動。許多人將此行程看做改變生命的旅程。

        去年,該協會發展壯大為一個全國性組織,在溫尼伯也成立了分會,並更名為白求恩加拿大協會。近日該會正在兩地緊鑼密鼓地進行籌款活動,準備延續「重走白求恩的路」活動,今年10月再次組成加拿大醫務工作者志願團,赴寧夏、甘肅等地義診,以及捐贈醫療和文教用品。

        在白求恩曾經戰鬥和生活過的河北省唐縣的一個偏遠山村-牛眼溝村,本報記者不但親眼見到了加拿大白求恩紀念協會在村中白求恩希望小學捐贈的文具用品,更親耳聽到了,該校10歲的小學生甄一的爺爺,講述他的孫子如何被該協會和其現任會長史都華(Grant Stewart)醫生救助的過程。甄一自幼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導致下肢殘疾,治療需要經過多次複雜的手術,家裡根本不可能負擔幾十萬元的醫療費。為了甄一的病情,史都華曾多次親赴中國探望,並曾試圖將他接到加拿大治療。最後,也是在他的奔走呼籲下,2010年10月底,石家莊的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將甄一接到該院治療。之後該院為小甄一進行了3次手術。今年4月份,藉到中國開會之便,史都華又去探望了手術後的甄一,並帶去禮物。此事曾被當地媒體大量報道,史都華亦被稱為「當代白求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