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 )(紐約時報訊)對一些父母來說,向子女贈送刻字的鋼筆作為畢業禮物顯得太微不足道了,他們的選擇是,在紐約購買公寓送給孩子。
房地產經紀人表示,過去一年,他們看到更多父母為成年子女購買公寓,他們希望趁著貸款利率低和公寓價格仍比高峰期低20%的機會購置房產。這些禮品公寓大多是統倉或者小型一臥公寓,偶爾也會是較寬敞的公寓。有的父母將其視為長期投資。
經紀人稱,在很多情況下,父母並不住在紐約,但是一旦子女決定搬出,他們將把這些公寓看成自己在紐約的臨時住所。一些人購買這些公寓純粹作為給子女的禮物,一些人自己作為業主,將其作為投資,還有人通過家庭基金和子女分享所有權。
不過,父母為子女購買公寓時,有許多細節問題需要討論,例如誰支付管理費,如果需要維修誰來付款,如果公寓出售誰獲得收益等等。有些家庭簽署正式的合同,有些則訂下口頭協議。
在最簡單的情況下,父母以自己的名義購買公寓,並支付以後的每月費用,子女作為家庭成員居住,而不是租客。共有公寓允許這樣做,但是一些合作公寓只允許業主居住,可能會要求將子女的名字寫入租約。
加州居民茲亞女士為自己21歲的兒子夏恩在紐約購買統倉公寓時,主要集中在共有公寓,但是她發現了一個允許轉租的合作公寓,就買了下來。她說,因為兒子的工作可能會長期旅行,因此可以轉租很方便。他們以26.5萬元買下了位於西34街的一套統倉,兩人的名字寫進租約。
22歲的瑪瑞娜•桑托斯去年大學畢業,決定來紐約工作,她問父母是否可以幫助自己支付房租。她的父母決定,以他們自己的名字購買一套統倉公寓,讓瑪瑞娜免費居住是更好選擇。他們在西57街以25萬買下一套合作公寓。
瑪瑞娜將每月向父親支付650元的管理費。她說,沒有父母的資助,自己不可能住在曼哈頓,而且一定需要和人合租。
居住在加州的沃德曼醫生和妻子為女兒奧利維婭在紐約購買了一套共有公寓,這套位於東72街的兩臥公寓價格115萬元,通過一個家庭基金由家庭成員共同擁有,奧利維婭擁有1/5產權,其餘屬於她的父母。沃德曼夫婦這樣安排,是因為他們還有4個女兒,他們希望讓每人都有機會擁有一份房產。
住在北卡的克萊格奈茲醫生和妻子花費80萬元在東88街為雙胞胎子女買下一套兩臥公寓,他們請律師幫忙,確保另外一個孩子最終也能得到相當數量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