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月初至今接連不斷的大雨,長江中下游幹流水位緩慢上漲,鄱陽湖、洞庭湖水面面積正在恢復。
中國國家防總辦公室14日表示,3日至今,之前受旱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連續下大雨,長江中下游幹流水位總體呈回升態勢,部分中小河流更出現超警洪水。
截至14日8時止,長江中下游幹流及洞庭湖、鄱陽湖的宜昌、沙市、漢口、大通、城陵磯、湖口水位,分別比5月時的最低水位上升2.00米、2.64米、5.08米、3.83米、4.93米和5.41米。但水位仍低於警戒水位5.27至11.26米。
大雨大大紓緩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旱情,該區的耕地受旱面積已縮減一半多。位於長江流域的鄱陽湖、洞庭湖水面面積,也較前期乾旱時明顯擴大。 鄱陽湖水面面積從4月23日的約961平方公里,擴大至6月9日的約1379平方公里,擴幅近44%;4月26日洞庭湖水面面積約352平方公里,6月9日約776平方公里,擴大了120%。
位於江西省的鄱陽湖、位於湖南省的洞庭湖分別是中國最大和第二大淡水湖,今年的乾旱曾令兩者水面面積大幅萎縮。5月28日的衛星遙感監測顯示,鄱陽湖水域面積約為去年同期的34%,洞庭湖約為去年同期的31%。跟最近六年的同期均值相比,兩者的水域面積分別減少了40%至50%。漁船擱淺,原先的水域變成草場。
另外,剛剛經歷大旱的湖北武漢14日下了今年以來最大的暴雨,20小時雨量達66.3mm,預料雨天持續至15日,將徹底解除困擾武漢達7個月之久的冬春夏連旱。
自去年11月以來,武漢市出現60年來的最嚴重旱情,雨量只有歷年平均水平的30%左右,過半農田受災,經濟損失超過3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