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藩市 )(本報記者施秋羽三藩市報道)三藩市加大華裔學者研究指出,美國醫院急診室部門在20年間由總數逾2400個銳減至1700多個,追根究底原因可能來自於急診室成本耗費高,為求收支平衡,醫院方面選擇結束急診部門,然而急診室是醫院裡唯一一個不能將病人拒諸門外的部門,取消服務恐傷害民眾健康權益。
三藩市加大(UCSF)華裔女教授夏蕊娜(Renee Hsia音譯,圖)統計顯示,截至2009年為止,美國在20年期間醫院急診室數量由2446個銳減至1779個,減少比例近3成。目前為三藩市加大急診醫學助理教授的夏蕊娜表示,容易選擇關閉急診室的醫院多半獲利空間較窄,另外如果醫院所處地區醫療機構競爭激烈或者醫院為私人經營,都較有可能關閉急診室。
此外,醫院所接受的病者族群也有相當大的關係,她指出,社會安全網醫院如果所看的病人有40%屬於低收入戶,那麼院方就相當有可能因為成本問題不得不關閉急診室。
她表示,急診室關門但是醫療緊急狀況無所不在,過往研究與媒體報道多半著重在部分民眾沒有健保保障,所以被迫到急診室看病,造成急診室人滿為患,但這樣的觀點只說了半個故事,從供應面來看,急診室關門率高也是造成急診服務供不應求的因素之一。
聯邦法律規定,醫院急診室必須來者不拒,也就是說即使病人沒有健保、沒有能力付醫藥費,急診室也必須為前來求助的病患看診。雖然法律規定每個病患都得收,但並無規定確保萬一病人付不出醫藥費特定政府機構會負責處理。夏蕊娜指出,目前由州與聯邦合作的Medicaid計劃(在加州為白卡健保)對於急診室醫療的補助費率也相當低,院方既要面對龐大的醫療成本,背後又無政府當局的有力支持,選擇結束急診室可能也在所難免。
總統奧巴馬主導的健保改革法目前正逐漸生效,但夏蕊娜認為,讓更多人享有醫療保險的保障固然是很重要的第一步,但增加保障後如果醫療服務相反地一直減少恐怕對於民眾的健康權益一點幫助也沒有,因此她相信未來急診室人滿為患的情況有惡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