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模式肇惡果 專家提改善建議 長巴行業司機疲駕普遍
2011-06-13 (05:35)
(紐約 )(美聯社維珍尼亞州11日電)代表灰狗等巴士司機的Amalgamated捷運工會主席漢利說:「長巴行業的經營模式造成的後果是,整個行業的從業人員都睡眠不足。」全國運輸安全局稱,全美13%至31%的商業車輛交通事故緣於司機疲勞。

        巴士行業人員稱,大客車的安全紀錄很好,由於票價相對便宜,因此乘坐大客車出遊在過去十年日漸流行。美國大客車每年大約運載7億5000萬乘客,載客量與國內航空業相當,但每年只有約20名乘客喪生。

        美國巴士協會主席潘托索稱,人員傷亡主要是因為少數幾家運營商無視安全規定,光圖節約成本。當被政府勒令停業後,他們又換新名字或新地點重新開業,這種做法在業內十分常見。

        漢利指出,該問題早在80年代初期就出現了,但始終未能得到適當的監管。尤其是那些票價特別低廉的巴士公司,他們為保持競爭力而壓榨司機的薪水福利。

        這些長巴公司有時在最後一刻才安排班次,甚至只提前一個小時通知司機上班。即使司機感覺缺覺,他們也願意出這班車,否則將被排到等候名單的末尾。多數司機按出車次數領取酬勞,但由於薪水十分微薄,許多司機還被迫打第二份或第三份兼職工。

        華盛頓州立大學睡眠專家貝蘭基稱,聯邦監管方允許巴士司機至少休息8小時後,最長駕駛10小時。卡車司機的規定則是允許司機在休息10小時之後,才能連續駕車11個小時。

        但即使是努力遵守規定的巴士公司也很難確保司機睡眠充足。高速公路和汽車安全權益機構的首席顧問加斯尼稱,在確保司機休息時間安排上,他們有很大壓力,有時很難達到要求。

        疲勞是開夜車司機的頭號敵人,凌晨4點至6點期間尤其危險,那時候人體生物鐘會告訴大腦需要睡覺了。華運長巴的駕駛日誌顯示,肇事司機張堅耀5月30日凌晨5點45分下班,傍晚6點起床,夜晚10點半駕駛一輛巴士從北卡州格林斯堡出發,次日將近凌晨5點時發生翻車意外。

        交通和公共安全顧問德羅尼奇稱,由此可見,不論司機睡多少覺,有多麼年輕,這個時段都極其危險。

        全國運輸安全局提出建議,要求長巴和卡車安裝儀器監察司機在路上駕駛了多少小時,以取代目前的書面紀錄。貝蘭基建議增加公路休息站,讓司機每次小睡20至30分鐘,但這樣會延長行車時間,乘客未必贊成。此外也有人建議每輛巴士出動兩名司機以分擔駕駛時間,但這樣會增加巴士公司成本,而且也無法保證第二名司機不會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