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哥華 )(本報記者馮瑞熊報道)患糖尿病的55歲北溫李姓餐館東主,工作時不慎給菜刀切傷左手手掌「虎口」,流血近1小時,他前往本拿比綜合醫院(Burnaby General Hospital,簡稱BGH)急症室求診,等上3小時未得到治療。筋疲力盡的他返家以中藥自療,及後驗出傷口局部壞死,必須動手術割掉死肉才能縫合傷口,令他受盡痛苦。
李姓東主質疑BGH急症室雖以病症「輕與重」作為病人分流準則,但不少比他遲到達卻病情較輕的人反先獲治療,使他對急症室服務失去信心。菲沙衛生局(Fraser Health)周四向《星島日報》表示,李先生個案已移交有關部門跟進(詳另文)。
6月5日晚上6時許,移民抵溫逾10年的李先生,在北溫海港旁路(Harbourside Dr.)自己開設的餐廳工作時,被菜刀切傷左手「虎口」。他形容傷口有「半隻手指深」,流血近1小時之後才停止;到晚上9時在友人陪同下,他去到金凱德街(Kincaid St.)3935號BGH急症室求醫。
早到遲來的都獲治療
他說,登記時已說明傷勢,及自已是個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者傷口較難癒合),期間有職員替他登記資料,但一直沒人檢查傷口。
他表示,他抵達時只有五六個人等候,隨後有病者陸續到來。大約等了3小時,比他早到及遲來的都獲治療,而他仍要等候。
他通過友人向職員查問,職員答覆是,按病情輕重作為治療次序。李先生指除了兩個病情較重的病人外,其他較他遲來但先獲治療的病人,病況看來都不是很嚴重,且可與同行者有說有笑。
由於等候過久,筋疲力盡,加上傷口6小時未獲照料,他決定返家,自行以中成藥敷治。到凌晨2時,有醫院職員來電,問他是否需要治療,他說,那已是他求診後5小時,在一肚子氣及過度疲倦下,沒返回醫院。
翌日,他到附近診所求醫,醫生花了近小時清洗傷口上的中成藥,並指傷口因為過了12小時,不能再縫針,只能試試以「膠布」敷治,看看能否癒合。
對卑詩醫療制度失信心
本周二他回診所覆診,醫生指傷口未能愈合,必須動小手術縫合。周三,醫生先切除他傷口一些已壞死肌肉,然後縫針。
李指出,雖然醫生替他打了兩支麻醉針,但手術期間感到非常痛楚,差點暈了過去,最後護士給他飲用一些糖水,才勉強支撐下去。
李先生向《星島日報》記者表示,這已非首次遇上「醫療事故」。約10年前,他在家中浴室滑倒,跌傷肋骨,到家庭醫生求診,醫生指他沒有大礙,只給他一些藥吃。過了一個月仍感痛楚,自行照X光才發現斷了三根肋骨。他說由於工作忙碌,上次事件未有追究,只換了家庭醫生就算。
「經過上次及今次事件,我對卑詩的醫療制度失去信心,現只希望有關方面徹查這事,讓其他人不用再受我經歷過的痛苦。」李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