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房屋5年跌價24% 紐約市房價創9年新低點
2011-06-02 (05:34)
(紐約 )(本報訊 )根據追蹤1家庭房屋價格的「史丹利甫爾Case-Shiller住屋價格指數」報告,在2006年6月達到最高峰之後,紐約大都會的住屋價格勁跌了24%。房價在今年3月底前的1年內繼續下滑,下跌了3.4%,原因是購屋人士的抵稅優惠期滿結束,淡風重新吹回房市。

         但值得慶幸的是,紐約房市的表現仍好過其他地區。

         「史丹利甫爾」住屋市場分析師麥蘭德表示:「紐約仍是全國之中較為健康的市場之一,這個市場比較小巧緊密,濫建現象不多,因此住房能保持部分價值。」

         對比之,全國20個城市的平均房價在去年下跌了3.6%,比紐約市多了0.2%,這是自2009年以來最大的一年跌幅。自2006年7月的最高峰以來,全國平均房價下跌了超過2/3,有12個城市的房價在本月跌至它們在衰退水平的低點。

         長期觀點而言,紐約市場仍是一枝獨秀,在3月底時,本市的房價仍比2000年時(「史丹利甫爾Case-Shiller住屋價格指數」開始的一年)高出63.5%,只有其他兩個城市的表現好過紐約市——華府(房價仍比2000年時高出83%)與洛杉磯(房價仍比2000年時高出68%)。

         另一項調查顯示紐約市的住房市場存在兩極性特徵:1家庭房屋價格繼續下跌,但公寓柏文租金卻繼續上升。

         根據一間曼哈頓MNS地產公司的報告,在曼哈頓,租金在5月上升0.6%,比1年前平均6%。

         分析師麥蘭德表示,在5年前,買家以為購買一間房屋可以賺取20%到30%的利潤,而租金則未許樂觀,現在發生的情形卻剛剛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