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本報訊) 《金融時報》26日公布的調查指出,英國華裔學生在中學會考(GCSE)中獲得2科A*的人數,遠高於英國平均水平。而在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家庭中,華裔學生的成績也比擁有同等財富的英國白人學生要好。
虎媽在書中寫道:「華人父母可促使孩子獲得As的成績,而西方父母則只會要求孩子盡力就好。」《金融時報》認為,這種方法看起來奏效。
在貧困的16歲學生中,即使中學會考成績排在最低的兩成,華裔生也優於其他族裔學生,包括英國的白人學生。
英國副首相克萊格曾表示,提高社會的流動性是聯合政府的主要目標之一。《金融時報》的研究報告說,如果要達到這個目標,英國政府需改善數百所學校的教育服務。
調查人員比較了2009年中學會考(GCSE)的結果,發現很多地區享受免費餐的16歲學生的中學會考成績是全國最低的五分之一。可享受免費餐的學生數通常是用以衡量學生貧困程度的標準。
數據指赫爾(Hull)的貧困生面臨艱難的生活條件,且有68%可能性其中學會考成績會在最低的五分之一。紐卡素、Knowsley、林肯郡東北部和St Helens的貧困學生成績也排在全國最低水平。
英格蘭北部地區的學生表現是最差的,根德和林肯郡部分文法學校的學生表現也不盡如人意。研究發現,貧困學生由於缺乏私人輔導和進入比較差的學校,所以在考試中不太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績,也不太可能進入好學校。
倫敦地區學生表現好很多
不過,倫敦地區的學生表現好很多。例如Newham的貧困學生的中學會考成績排在全國最低五分之一的可能性僅為20.5%。倫敦學校整體表現較好,讓少數族裔的學生都能獲益。報告認為,倫敦學生的表現,部分是因政府和慈善組織的努力。智囊機構政府研究所的主管、工黨前學校次官Adonis爵士說:「英國政府之前公布吸引高素質畢業生進入教育行業的『教育第一』項目,最早就在倫敦市中心的學校裡實施。現在證明該項目頗有成效。」
另外,倫敦在2003年還實施了「倫敦挑戰」計劃,讓獨立顧問進入學校,為校長們提供指引,並撥款給學校實行那些指導建議。教育監管機構Ofsted表示,倫敦學校學生成績達標的人數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這也表明「倫敦挑戰」計劃的成功。
學術教育機構Ark董事總經理席勒(Lucy Heller)表示,在倫敦很多貧困學生來自移民家庭,他們的父母對教育重視,且對孩子鼓勵,「這種大環境對孩子的學習有重要影響」,而英國其他地區的家長則不一定會這麼做。
英國政府希望其鼓勵私立組織建立新的國家資助學校(State-Funded Schools)的「自由學校」計劃,能提高學生表現水平。然《金融時報》發現,在目前政府批准的41所新學校建設規劃中,只有4所建在貧困學生較多的地區。
輔助「自由學校」計劃的慈善組織「新學校網絡」主管沃夫(Rachel Wolf)說,政府批准新學校規劃,主要是看當地人口增長和學校學位的比例,故雖然很多貧困地區申請建設新校,不過像倫敦這些人口增長迅速的城市,會很快獲准建設新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