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本報訊) 韋鳴恩,34歲就被英國首相卡梅倫授予「終身貴族」的香港華裔,英國目前備受爭議的「大社會」政策的負責人,4月中旬訪問中國。在接受媒體採訪中他透露,英國將向「大社會銀行」總共注資6億鎊,以滿足大社會政策的實施。
卡梅倫入主唐寧街後,把「大社會」政策高調地呈現到了英國公眾面前。該政策主張:將更多的權力和資金由政府下放給社區、慈善機構和公眾,以轉變政府的管理方式,進一步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水平。通過給民眾和地方政府更多權力、讓他們承擔更多責任,建立「更大、更強的社會」。
對於這一理念,韋鳴恩認為,英國公眾還是持歡迎態度的,「也許在政界,『大社會』這個詞不太受歡迎;但在民間,根據調查,有近70%的民眾支持這一觀點。在那些民眾普遍關心、關乎每個人生活的社會問題上,我相信英國公眾樂意參與其中」。不過也有一些調查顯示,公眾認為「大社會」只是卡梅倫用來掩飾削減財政開支、減輕政府負擔的幌子。
「大社會」計劃已有近一年時間,這期間大社會政策得到了怎樣的實施?「我們做了兩套改革,一套關於供給,一套關於需求。供給方面的改革措施又分三種,首先是增加『社會行動』,去除那些阻礙人們溝通和交往的條條框框,使來自不同文化的人也能互幫互助;其次是通過『社區議會』提供給社區新的權力和機會,以他們希望的方式規劃和管理本社區的事務;其三是政府公共部門改革,在政府部門、民間機構、社會組織之間,誰能在某一領域為公眾提供最好的服務,工作就由誰來做,私人部門、志願組織或獨立機構都可以。」韋鳴恩說,「需求方面的改革側重於:發展『社會投資銀行』,提供資金支持各地社區組織的發展壯大,並由此改善當地生活」。
「大社會銀行」是大社會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定於今年4月開始運營。政府通過它把「休眠」期不低於15年的銀行賬戶內的資金撥給社會企業、慈善機構、志願團體等「公民社會組織」,由它們向公眾提供政府沒有提供或者效果不佳的公共服務。「大社會銀行已經建立,」韋鳴恩明確表示,「估計有3億至4億鎊會逐步注入其中;英國4家大銀行還會增加額外的兩億鎊,因此未來幾年大社會銀行資金總額將達6億鎊」。對於「大社會政策」的真正實施效果,韋鳴恩間接回答說:「現在看還為時過早,但就目前狀況來看,更多人參與了關於『公民社會』的討論並開始深入思考這一理念,同時更多人感受到了自由。」
但「大社會」政策的落實在現實面前正遭遇挫折:由於政府大幅削減公共開支,公共圖書館可能面臨關閉;一些地方議會出售了原本用於慈善的大樓;而利物浦市議會更是迫於預算裁減,宣布退出「大社會」項目,要知道利物浦可是「大社會」4個試點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