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或可成地震預報工具
2011-04-19 (05:31)
(三藩市 )(本報記者王碩舸三藩市報道)1906年的三藩市大地震留給百年後的灣區人除了每年一度的回顧,也包括了對地震何時再次來襲的無盡揣測。在不斷科普地震緊急措施的同時,美國美國地質勘察局(USGS)的科學家們一再強調地震預報是世界性難題。以歷史上成功的地震預報來看,群策群力搜集地震前兆對預報有巨大幫助,「群眾運動」這種不符合美國國情的方式也由社交網絡帶來了可能。

        隨著三藩市灣區所處的幾個地質板塊斷層每100至140年就要發生一次大地震的時間表越來越接近,近年來美國地質勘察局、紅十字會等機構不斷向灣區民眾發出信號,新的地震隨時可能來臨,民眾要做好應震准備,以提高生還率。

        對於地震,美國的應對方法是防止損失,即建築防震、預警系統關閉重大設施、絕對不在地震帶蓋重大設施如水電站、核電廠等。同時,加以儀器觀測來分析地殼活動,這在監測地震和火山活動中非常有效,第一個報出四川汶川地震的震級和震中的國家正是美國,比中國早了十幾分鐘。

        美國西岸也在提出成立地震預報聯盟,但是地震預報是世界性難題,人類迄今掌握的地震相關資料並未形成規律性。在臨震預報方面,美國目前並無領先之處,在地震地質和地震統計層面上有儀器觀測的優勢,但是對於臨震預報的第三要素「地震前兆」則並未投入太多力度。

        1975年,中國成功預測了遼寧海城7級地震,是聯合國確認為人類第一次、也是迄今為止惟一一次對強震作出的準確臨震預報。隨著新聞開放,近年的報道顯示,1976年中國唐山7.8級大地震在事先也曾被準確預報。

        海城臨震預報的寶貴經驗是「群眾運動」,即在具有中長期地震預報的地區,民眾隨時將觀察到的異常自然現像報告給相關部門,從而搜集到足夠多的資料,再結合地質運動研究結果來預估地震事件與強度。海城地震得以預報,在有中國特色國情的優勢之下,更有對民眾進行地震預報教育的成功。海城大地震前一段時間,當地曾出現一系列反常自然現像,如乾井出水、雞狗反常、冬眠的蛇出洞、老鼠搬家、井水變苦等,都由當地居民報告給地質部門,對臨震預報有相當意義。

        灣區是已經有中長期強震警報的地區,而且小震頻頻,對於地震前兆的資料搜集和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雖然美國沒有一級級的社區、街道政府機構來組織「群眾防震運動」,但是,全民上網、全球最普及的社交網絡等,這些美國特有的國情完全可以幫助地質署建立起龐大的地震監測網絡,搜集盡可能多的第一手資料。

        政府、非牟利團體在不斷宣傳地震緊急措施的同時,也應該將地震前兆自然現像普及給社區,讓民眾的眼睛幫助科學家一起來觀察自然界,同時做好地震急救準備,才可在必然會來襲的大地震中將損失減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