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 )(本報記者陳帆紐約報道)為了幫助各族裔移民學英文、用英文,也促進法拉盛社區不同族裔的商家與顧客間溝通,紐約州眾議員孟昭文昨(15日)在每月例會上就編印新版「購物用語(Shopper's Guide)」手冊,向社區徵詢建議。部分與會者於會上投訴一些華裔商家僅用中文進行商品標示,要求立法規定所有商家標牌必須有英文標示。
孟昭文表示,約在20年前,當法拉盛創建商業改進區(BID)前,有社區機構編寫了一本內含五種語言的「購物用語」手冊,其中包括一些簡易購物用語的中英對照,方便商家和顧客間的交流。隨著法拉盛社區商業的發展迅速,各族裔移民聚集,這本手冊上的內容已遠不能滿足需求,需要及時更新。
她希望能廣泛徵集社區建議,並獲得社區商家和組織的支持,爭取在下個月例會前能草擬完成該手冊的編寫,並在今年底定稿印刷,讓廣大的商家和社區新移民使用上這本新版「購物用語」手冊,方便商家的經營與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在昨日的例會上,與會民眾就手冊的內容和分發使用提出了建議,包括增加行為規範指導和禮貌用語,以讓新移民了解在美生活中所需注意的一些禮儀禮貌。
會上,部分與會者向孟昭文反映法拉盛部分亞裔商家,在使用店外商業招牌和店內商品標示上,多以韓文或中文為主,缺乏英文標示。此外,在亞裔商店購物時,遇到問題需要詢問時,不少店員由於不懂英文,拒絕回答顧客的諮詢。部分與會者認為,美國是一個文化多元化的國家,但官方語言仍是英語,新移民來到美國應盡量學習及使用英文,以英語為第一語言。
該部分與會者並表示,僅以自己的母語進行招牌標示,不僅出現在法拉盛社區,在一些西裔、猶太裔、波蘭人聚居的社區都有類似的現象,這不僅讓其他族裔的民眾感到在這個社區內受到忽視與排擠,也令商家的顧客來源受到局限。他們並呼籲對此進行立法規定,要求少數族裔商家們在商品標示上,可考慮使用雙語,但必須包含英文標示。
紐約州參議員史塔文斯基、市長辦公室代表于之淇、市消費局代表Ricky Wong、法拉盛商業改進區主任余鈿崧等出席昨日例會,並現場聽取法拉盛社區居民就社區建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