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盛市政廳陶瓷藝術欣賞班 門外漢攜陶瓷與藝術家交流
2011-03-08 (05:30)
(紐約 )(本報記者陳潤芝紐約報道)法拉盛市政廳昨 (6日) 舉行陶瓷藝術欣賞班,由藝術門外漢自攜心愛的陶瓷,即場與藝術家交流意見,相互學習。導賞的皇后大學陶瓷專業助理教授何善影就展示一山東人日常生活所用的鯉魚碟,並說明其獨有的藝術價值,以打破藝術脫離生活的觀念。

         首次參加活動的莉斯 (Liz Betta) 及劉懿昨日就帶了一支熱帶魚形狀的陶瓷碟到欣賞班,莉斯笑言,該陶碟只售10分美元,與數百美元的收藏品並不能相比。不過,自己在一次賣物會中看見這支黃黑條紋的碟,由於製造者巧妙的設計,發現它在陽光下會發出閃閃的銀光,「就像一條魚兒在水下游泳的樣子」。

         無獨有偶,何善影也從山東帶回了一隻陶瓷碟,這些陶瓷碟上所繪畫的鯉魚,都由當地未受過藝術訓練的農夫執筆,但形象卻栩栩如生,當地的人只用之來吃魚。何善影指,華人認為魚是「餘」的意思,因此農夫們取「吃完一條魚,還餘一條魚」的意思。至今有不少收藏者藏有當地數十隻鯉魚碟,當中每條的鯉魚造型各異。

         來自英國的藝術家韋特 (Philip Read) 表示,這些從生活而來的陶瓷是「物質文化」(Material Culture) 的一部分,從大眾用什麼物料,說明該民族的獨特性。他自己曾到景德鎮,親手挖出埋於土壤的碎陶瓷片。韋特指,對西方人來說,打破了的瓷器已失去價值,但他看到出土的陶瓷片時,這些碎片承載中國千年的歷史,因而別具意義。

         曾於中國工作的紐約藝術家底特 (Barbara Diduk)、羅倫 (Matt Nolen)、韋特 (Philip Read)、西爾弗曼(Bobby Silverman)及塞爾維奇(Nancy Selvage) 目前於法拉盛市政廳聯袂展出「陶瓷藝術中與文化融合」。五位藝術家均曾受中國文化影響,或以中國藍(China blue) 及山水畫配以現代風景、以中國及西方陶瓷碎片拼合等,特具東方色彩的陶瓷作品。而如對陶土有興趣,市政廳將於3月20日舉辦製造陶土兔子班,7至10歲小朋友可參加,名額25名,需先報名,電話1(718)股價及相關新聞 463-7700 分機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