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稱中國書畫拍賣市場方興未艾 中國名家書畫升值潛力高 |
2011-02-22 (05:46) |
(多倫多 )(本報記者) 高陽表示,很多人都認為中國文物拍賣已經到了泡沬期,特別是名家書畫作品,由人為炒作至天價成交來造市。當然他並不排除這個可能性,但其實中國已經存在幾個文物基金,專用來投資文物,以跑贏通貨膨脹及增值圖利,而以現在拍賣古文物的行規及佣金制度,將一幅畫及一件文物炒至幾千萬元人民幣拍賣出去,七除八扣後所餘有限,其炒作成本實在太高,非常不合算。 但他認為目前中國古文物及書畫拍賣中炒作的情況並不算嚴重。 高陽指出,現在中國的文物基金所持有的資金比起外國的文化基金(例如洛克菲勒基金)的規模是小巫見大巫。例如徐悲鴻的一幅畫,在拍賣會中以2,000萬人民幣拍出,但折合美金不到300萬元,比起外國拍賣會以幾千萬元拍出一幅名畫的情況,就可以知道中國文物及書畫拍賣價升值的潛力仍有很大的空間。在物以稀為貴的情況,購買中國文物及字畫仍然不失是一項好的投資。 購買中國文物字畫是項好投資 高陽認為,在中國文物收藏及拍賣上的支持者分為兩種人。一是收藏家,他應是一個學貫古今的國學家,對中國歷史、印章雕刻及歷朝各類文具發展都有一定的研究;同時本身最好亦是書畫家、篆刻家。如果這個人有以上的學問的話,他在鑑定文物或字畫時,就有一定的準確性,因而他在收藏古文物及書畫時,往往尋到寶物。另一種人是文物及字畫愛好者,他們多以專家的意見為指導來收購文物及字畫。所以在收藏過程可能出現收到假貨或遇到寶貨,而不懂收購的情況。 高陽自己是中國古文物及字畫研究專家及收藏家,他最喜收藏字畫。特別是中國歷代名家書法。在他收集的名家書法中又分兩種,一種是歷史名人的書信或筆蹟。這些名人並非個個都是書法家,但他在某個歷史時刻書寫給某人的書信,就是一種保存歷史時刻的紀錄,亦是歷史的一種見證。例如他手上就藏有一批廖仲愷寫給胡適的信,以及林則徐的對聯印花箋等。另外當然是歷代名書法家的手稿和真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