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賢(Charles)醫生獲AM勳銜
2011-01-27 (05:11)
(澳洲 )(本報訊)著名華裔微創腦外科醫生張志賢在「澳洲日」獲頒AM勳銜,以表彰其在微創神經外科手術、顱底外科手術及神經內窺鏡手術上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張志賢在澳州出生、父母為新加坡移民,自2000年起擔任皇家阿爾弗親皇醫院微創神經外科手術中心主任;自2001年為雪梨兒童醫院的神經外科手術顧問。

         他在2003年設立了「拯救生命基金會」並擔當該基金會的主席。截至目前為止,基金會已經籌集了超過600萬元用於研究腦瘤診斷和治療。

         此外,他從2002年起,擔任新南威爾士大學的高級講師,積極投身於神經外科學的教學和研究中。

         現年54歲的張志賢在美國神經外科手術臨床和學術崗位工作十年,其中包括1998至1999年在阿肯色兒童醫院任兒童神經外科手術主任,阿肯色大學醫學系的神經外科助理教授等。

         張志賢因成功挽救多名被診斷腦癌無可救藥的病人,而被媒體譽為傳奇般醫生,但也被不少神經外科手術醫生批評太過極端,給相信已經無可挽救的患腦癌或腦瘤病人「錯誤的希望」。

         作家Susan Wyndham在「生命在他手上」一書中詳盡描述了張志賢和一名患腦瘤病人的故事。

         著名澳洲青年鋼琴家Aaron McMillan在2001年被診斷出血管外皮肉瘤,一種非常罕見的腦瘤。張志賢成功將腦瘤切除,令McMillan存活兩年。不幸的是,腦瘤在2003年重新出現,McMillan於2007年過世。

         張志賢的另外一名病人Sally White將自己患腦瘤所面臨的種種挑戰和困難,以及如何受到張志賢醫生的啟發,給自己一次改變生命的機會而接受手術的經歷,寫成書「如何一秒鐘的思考改變了一位得腦瘤女人的一生」。

         著名頭部及頸部外科醫生奧拜因(Chris O'Brien)在2006年診斷出大腦惡性腫瘤,患該種腦癌的病人一般存活不足一年,但是經過張志賢動手術多次,奧拜因卻活了三年。然而,最終於2009年終告不治。

         張志賢相信,推遲患有晚期癌症的病人的死亡期限,如果也符合病人的意願,是值得一試的。

         他在接受澳廣ABC「澳洲人的故事」電視欄目採訪時說:「神經外科手術會讓人經歷情感的兩個極端。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比拯救他人生命更重要的事情。

         然而,不幸運的是,對於那些患惡性腫瘤的病人,你做最好的技術手術,你盡最大的努力,你仍然不得不看著你的病人死去。」

         張志賢畢業於位於雪梨東區的著名蘇格蘭The Scots College,取得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內外全科學位。他與妻子Genevieve育有四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