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署14項協定 ECFA意義重大 高孔廉回顧兩會會談成果
2011-01-26 (05:44)
(三藩市 )(本報記者黃偉江三藩市報道) 1987年11月2日開放台灣民眾赴大陸探親後,兩岸民間往來持續增加,近20年來,兩岸互動逐漸走向事務性交流層面;1990年11月,台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辜振甫擔任第一屆董事長,主要功能是接受陸委會委託,辦理兩岸事務。1992年香港會談,兩岸以九二共識,也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擱置兩岸的政治爭議。

         第一次會談成果。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於1991年12月16日在北京成立,上海市原市長汪道涵當選為海協會首任會長。1990年11月21日,海峽交流基金會在台北成立,並推舉辜振甫出任首任董事長。

         1993年4月27日上午,制度化協商中斷九年的重新恢復,海協會長汪道涵與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間的第一次汪辜會談在新加坡舉行,兩岸關係邁出歷史性的重要一步。當年雙方以書信往來,表達各自的想法。最後是「擱置爭議」。高孔廉說,「把簡單事情複雜化、複雜事情模糊化」是當年的策略,看來這一步走對了。

         第二次會談成果。1998年10月,在上海的汪辜第二次會晤,雖然達成兩岸繼續進行政治對話和汪道涵應邀訪台的共識,但1999年李登輝提出兩國論、陳水扁去中國化、台獨、公投等主張,兩會協商因此中斷,兩岸關係進入低潮。時隔九年,備受矚目的海協會與海基會恢復商談,隨著海基會代表團抵達北京。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雙方簽定了周末包機、大陸客赴台觀光旅遊的協議。飛機航班從每周36班增加到每周370班,春節期間每周增加60-70個航班從台灣飛大陸,大陸飛台灣的增加百多個航班。最令人觸目的成效是赴台灣的商務及旅遊的大陸觀光客去年為518萬人次。

         第三次會談2009年4月26日在南京舉行,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海會董事長江丙坤。涉及食物安全,及臺灣金融服務進入大陸。

         第四次會談2009年12月21在台中舉行,海協海基兩會簽署兩岸漁船合作、農產品檢驗合作和標準計量認證合作等三項協議,但未能簽避免雙重徵稅協議問題。

         第五次會談完成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簡稱ECFA)簽署儀式。框架協議不僅僅是相互減稅的貿易促進,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兩岸產業整合的效應,就是兩岸聯手賺錢。台灣ECFA受益業者“集結”搶灘大陸內需市場。簽署ECFA是歷史性里程碑。

         第六次會談2010年12月21日舉行,兩會在台北簽署14項協定以來,協定條文數量最多、涵蓋領域範圍豐富廣泛的一項協議,且具體可行。此次會談簽署“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定”,並就“兩岸投資保障協議”發表階段性共識。

         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表示,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緩和,兩會歷經5次會談,簽署了14項協定,著重在民間交流和經濟發展,尤其是簽署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成果豐碩。兩岸加深交流與合作的趨勢“自然會堅持下去,使兩岸關係在趨於和平狀態下得到雙贏目的”。

         與會數十人向高孔廉提問並積極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