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騙術上門推銷居首 |
2011-01-16 (05:43) |
(溫哥華 )(本報記者李群報道)上門推銷、產品免費試用、社交網站詐騙,被卑詩低陸平原商譽局(BBB of Mainland BC)列為2011年十大詐騙趨勢的頭三位,呼籲公眾小心,避免上當。騙徒會採用上門推銷等傳統方式行騙長者,而社交網站詐騙對象則為年輕人。 BBB與卑詩消費者權益保護局(Consumer Protection BC,簡稱CPBC)、加拿大公平競爭局(Competition Bureau of Canada)於周五,在溫哥華警察局聯合公布今年詐騙十大趨勢(見附表)。BBB主席兼行政總裁帕薩克雷特(Lynda Pasacreta,圓圖)表示,騙子行騙的手段花樣繁多,但主要可以歸納為十大類。 她指出,利用上門推銷行騙的騙徒,會選擇不同的季節以推銷不同的產品。比如,春季維修屋頂、夏季鋪地面及冬季安裝或維修取暖設施等。騙徒通常以高壓銷售手段,恐嚇公眾如果不購買其產品或服務,會有十分嚴重的後果。騙子騙取公眾購買之後,買家會發現產品昂貴和不是必需品,而且一旦出現故障,根本無從找到上門銷售者索償。 依季節推銷不同產品 CPBC產業關係部門總裁阿奎利納(Tom Aquiline)指出,根據相關法律,消費者如果同上門推銷者簽訂購買協議,有權在購買10日內通知銷售公司取消合約。他建議公眾,不要被高壓銷售手段所嚇怕,應該記下推銷公司的名稱及地址等,以便自行核查。如果的確希望購買,應該確定推銷者所有的口頭承諾,全部寫入合約。 此外,騙徒又經常通過互聯網宣傳提供產品免費試用,但不公布購買及收費的相關條款,公眾日後可能被多次收費。公眾在選用免費產品前,應清楚自己是否登記為會員或已經訂購產品,以及是否允許對方自賬戶及信用卡內自動扣款。 試用產品小心被重複收費 常見騙術還包括,假冒政府或合法金融機構發出郵件,騙取身分;承諾提供「不需信用記錄調查」的貸款,但要先收取費用;提供誘人酬勞的工作及生意機會,但要先付款;假冒買家同售賣商品者聯絡,寄出的虛假支票金額高出雙方議定的價格,並要求對方立即把多出的款項電匯寄還。 加拿大公平競爭局太平洋區助理副局長哈米爾(Victor Hammill)指出,公眾如果希望瞭解如何預防被虛假及誤導廣告欺騙,可致電1-800-642-3844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