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欣司馬勤 華博館介紹孔子學說
2011-01-11 (05:06)
(紐約 )(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美洲華人歷史博物館昨(9日)請來《口袋孔子》一書的兩位作者李正欣和司馬勤(Ken Smith)為聽眾講解關於孔子學說在中國歷史上經歷的大起大落、儒家思想在今日的重新興起以及由此帶來的相關文化、旅遊的熱潮。兩人詼諧的講述穿插著實地拍攝的圖片和電影《孔子》片段,使講座妙趣橫生。

        出生在香港文化家庭的李正欣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音樂學博士學位後一直從事文化推廣工作,她目前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其夫婿司馬勤是《金融時報》、《留聲機》等英文報章的藝術版特約撰稿人。兩人對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和溝通深有研究,他們之前應美洲華人歷史博物館之託,為該館翻譯和編撰了在中國民間文化中廣為流行的《廣經堂》黃曆,在博物館會員中大受歡迎,這次的《口袋孔子》是這套關於中國文化的「口袋叢書」中最新的一本。

        司馬勤介紹說,儒家學說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可說是幾起幾落。從秦朝的焚書坑儒,到漢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五四運動、文化革命中將儒家打翻在地,再到現今重新興起的儒學熱。

        他說,孔子不是中國古代唯一的哲學家,但論語中簡短的卻讓人印象深刻的詞句形成了孔子的獨特風格,對於現代人,不論是在從政、從商還是為人父母方面都有實際的指導意義,儒家學說就像一顆長生的種子,遇到合適的土壤就又會開出花來。

        李正欣介紹了兩人在孔子故鄉中國曲阜做實地考察時親見的孔廟皇族般的氣勢,以及現代旅遊熱中種種引入發笑又讓人深思的場景。比如2000多人身著古裝的祭孔,曲阜市路燈上的廣告牌掛的都是是論語以及孔廟景點隨處可見的中式英文翻譯。李正欣說,現代人讀論語時很多人讀的不是原文,而是其他人對論語的解釋,因而也失去了自己的判斷,所以《口袋孔子》從原文出發,逐句翻譯,讓讀者對論語可以做出自己的理解。

        著名華裔劇作家黃哲倫聽過講座後表示,孔子和論語在西方知名度也很高,自己對此一直有興趣,這次講座中涉及到的孔廟的結構以及現代旅遊熱都是他之前所不了解的。「我想在現代化的今天,在國際舞台上,孔子和儒家仍然有他的地位。」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