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今公布大社會慈善定義 |
2010-12-31 (05:52) |
(歐洲 )(本報訊)英國政府計劃在今天對綠皮書中英國「大社會」的定義進行詳細解釋。即慈善事業人人做起,甚至自動提款機內應自動設有用戶可以向慈善機構捐款的功能。 該提案是內閣辦公室推出一系列想法的其中之一,也是政府想要改變多數英國人一向不願為慈善事業貢獻金錢或時間頑固想法的舉措。 綠皮書中其他一些想法還包括,由部長們給那些捐助過大額款項,或為慶祝國慶作出捐款舉動的人們寫感謝信,或每周在電視上播出彩票獲獎者捐款的特別感謝。綠皮書還認為,政府應將其設為一項社會規範,使每個人都能從收入中拿出1%捐給慈善機構,或抽出一定時間為慈善事業做貢獻。 綠皮書由內閣辦公室次官麥浩德意(Francis Maude)起草,同時認為現在的互聯網和應用程序「為獲得如何改變世界的信息提供了無與倫比機會。」 其他想法包括開發應用程序,即每次用戶在商家網站上使用特殊搜索引擎時,商家就自動捐款給慈善機構。 目前,8%的英國人口捐款額佔整體捐款的47%,對那些每年收入超過15萬英鎊的人來說,收入稅會加至50%。政府面臨一項艱鉅的任務去創建一種新的奉獻文化。慈善機構也在抱怨政府削減對他們的國家撥款。 財政部對此舉持反對意見,認為綠皮書對稅收的影響目前並不確定,而英國許多公司對提案帶來的刺激因素知之甚少。從薪水中給予捐款的過程,可能導致很多小公司耗時過久,而大公司即使試圖捐款,但為防股東對此有爭議,也可能只捐很少份額。 綠皮書體現一個強有力觀點,即社會整體行動不是政府可以控制或迫使人們執行的,人們需要從一點一滴開始做起,從個體到整體來散播到整個社會。 麥浩德表示,我們正在爭取一種新的社會態度,提倡奉獻。分享和交流經驗經常可以激勵他人。他還借鑒著名社會學家Richard Titmuss的理論,認為這是一種奇妙的關係,進化賦予我們交際型大腦,無倫他人如何對待我們,我們不會盲目隨從,而是用一顆善良心去面對。 政府聲稱有證據表明,如果用合適的方法,人們其實樂意奉獻自己的時間,如2012年倫敦奧運會組織者已吸引到24萬名志願者。而且,越多人捐款,他們身邊的人會仿效,從而令更多的人捐款。 綠皮書還認為,像Facebook和Twibbons這種社交媒體在網絡環境中允許人們分享自我和支持彼此,就是很好的樣例。同時,通過慈善機構的網站(New Philanthropy Capital's ratings)和對比網站,可判斷慈善機構的價值和透明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