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無家者健康堪虞 會短命7至10年 |
2010-11-21 (05:47) |
(多倫多 )(綜合報道)最新研究發現,大批差點兒無家可歸的國民,他們普遍受到精神病、飢餓及各種慢性疾病困擾。 溫哥華、多倫多及渥太華進行為期兩年的追蹤研究顯示,每有一名露宿者的同時,便有23人面對快將變得無家可歸的風險,亦即在負擔不起、擠迫及不安全環境下生活。 研究人員指出,全國各地現時差不多有大約40萬名這類國民,而這個「隱藏的緊急狀況」(hidden emergency)正被人忽視。 研究網絡「加拿大無家可歸、住屋及健康研究聯盟」(Research Alliance for Canadian Homelessness, Housing and Health)表示,儘管該批「居住情況脆弱」(vulnerably housed)人士有瓦遮頭,但他們一如露宿者般,同樣備受嚴峻健康問題困擾。 半數有精神病史 當中半數擁有精神病經歷,而差不多三分之二在某段日子亦曾出現創傷性腦損傷。 另外,很多人正經歷嚴峻健康問題,諸如關節炎、乙型肝炎、哮喘及高血壓。三分一人表示,他們沒辦法獲得足夠食物。 多倫多聖米高醫院(St. Michael's Hospital)的黃思昌醫生(Dr. Stephen Hwang)表示:「在此之前,研究人員及決策者均認為,露宿者與該批居住情況脆弱人士屬於兩類不同人口,擁有不同的需求水平。」 黃思昌續稱,這項研究顯示,實情並非那樣。 研究利用兩年時間追蹤了溫哥華、多倫多及渥太華3個城市合共1,200名露宿者及「居住情況脆弱」人士。研究人員計劃在未來數年加以跟進,從而了解該批人士的居住及健康狀況變化。 至今為止,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健康結果的最大差距,並非在露宿者與有居所人士之間出現,而是出現在有適當居所(adequate housing)人士與無適當居所人士之間。 研究發現,他們的壽命較普羅加國人短壽7至10年。 該個研究網絡認為,解決方法在於聯邦政府制訂有機會獲得適當住屋的標準。 黃思昌表示:「重點在於加國需要一個全國住屋政策。」 「加拿大無家可歸、住屋及健康研究聯盟」成員包括聖米高醫院、卡爾頓大學(Carleton University)、渥太華大學(University of Ottawa)、卑詩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以及數個社區服務團體及精神健康組織。該項研究由加拿大健康研究協會(Canadian Institutes of Health Research)資助進行。資料來源:加通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