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心屢辦轟動節目必將再接再厲 中華文化基金會踏入45周年
2010-10-14 (05:23)
(三藩市 )(本報記者胡健宏三藩市報道)隨著45年來國際大環境的變化和社區的變遷,舊金山中華文化基金會暨中華文化中心亦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從最早期為解僑胞鄉愁而舉辦大量的文化藝術展覽,到90年代專注於美國華人歷史和華裔青少年的身分認同,至近年則積極發掘和培養華裔本土藝術家,而一直貫穿其中的則是基金會和文化中心傳承、弘揚並促進華人及美國華裔文化和藝術的不變宗旨。

        創建於1965年的中華文化基金會是一個社區非牟利團體,成立之初該會並無一個固定的會址,後來在都板街1044號辦公,並負責管理中華文化中心,而中華文化中心則在1973年正式成立並開幕,從此在華埠建立了首個向華人和美國華裔藝術家敞開大門及擁有自己展館的社區文化藝術機構。

        鄧式美:文化中心助青年尋根

        在這45年之間,中華文化中心曾多次引來爭議,現任行政主任鄧式美指出,在創辦之初社區對於這塊土地的使用曾有過廣泛的爭議,由於這裡原來是舊司法大樓,屬於市府的土地,市府有意將土地出售給與私人發展商,但不少社區人士則希望該土地能夠用之於社區,例如發展可負擔房屋等,亦有一些社區人士認為華埠缺乏一個文化藝術交流的聚集點,提出一個折衷的發展方案,最後獲得市府接納,有關的爭議亦逐漸平息下去。

        中華文化中心成立之時,美中兩國尚未正式建交,由於互相隔離了數十年,這裡的僑胞對故鄉的變化和現況所知不多,因此在早期為解僑胞的鄉愁,中華文化中心開始致力介紹1949年後中國的變化與現狀,亦舉辦了大量來自中國大陸的文化藝術展覽,例如大獲好評的「漢唐壁畫展」,同時亦邀請到來自中國大陸的藝術表演團體前來三藩市,包括著名的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便曾應中華文化中心的邀請來三藩市演出。

        鄧式美表示,由於中華文化中心一下子走在時代的前端,率先與中國大陸展開文化交往,因此亦引來了第二次的廣泛爭議,更被傳統僑社一些人士指責中心為「共產黨」,不過創辦中心的前輩人士,堅持中美交流的重要性,而且所展覽或表演的,均不涉政治,卻是只是單純文化上的交流,最後不僅得到這些人的諒解,更贏得了一些保守派人士的支持。

        接下來,文化中心舉辦了許多轟動一時的展覽,包括展出張大千、黃磊生、吳冠中、歐豪年等大師的作品,同時亦展出「戶縣農民畫」這些當時在美國屬比較冷門的作品,不過這些大型展覽取得很好的成績,不僅得到許多美國主流媒體的廣泛報導,更吸引了上萬人前來參觀。

        在中美正式建交之後,隨著社區內許多華裔,特別是青少年開始關心自己的文化和身份認同,中華文化中心亦逐漸改變其工作重心,轉為積極介紹美國華人歷史以及幫助和鼓勵華裔青少年尋根,學習自己的歷史和文化。

        鄧式美將以上的變化形容為文化中心發展的一個轉折點,並隨之展開了一系列相應的活動,例如華人歷史文物展覽、尋根活動、華埠歷史文化遊等,其中許多計劃一直運行至今。

        踏入90年代,中華文化中心開始進入了第三個發展階段,即發掘和培養本土的華裔藝術家,而經過十多年時間的努力工作,這些計劃開始逐步成熟,而文化中心亦相應推出不同系列的展覽來介紹和推廣本土華裔藝術家的傑作。

        推廣高質素藝術助華埠經濟

        鄧式美指出,從2005年開始,文化中心每年推出兩季的展覽,其中「鮮銳」是專門展出那些比較別開生面而又被低估的藝術家作品,「現在時」則是為年輕的華裔藝術家而設,為這些剛冒起的年輕藝術家提供一個展出的機會及發展平台。

        對於未來的發展方向,鄧式美表示一個強大的社區需要有支持自己的文化與藝術,反之亦然,在三藩市華埠經濟復甦之際,文化中心看到藝術與經濟之間的關聯,因此希望可以進一步在華埠推廣更多高質素的藝術,來幫助華埠的經濟與商戶,例如今年舉辦的音樂節便是其中一個嘗試,而今後除了會繼續舉辦音樂節之外,還希望帶來更多大型高質素、具有吸引力的展覽或表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