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蘭 致力為華埠爭權益 |
2010-09-21 (06:05) |
(三藩市 )(本報訊)《三藩市紀事報》周日A1頭版的人物誌,描寫中華總商會顧問白蘭(Rose Pak)。1972年白蘭仍是一位24歲的報紙新聞記者,曾與一名律師對簿公堂,律師被控在其家中接受白蘭採訪時打了對方一拳,對白蘭的評價是極好勝固執,而白蘭就說自己是要堅持再三。無論是固執還是堅持,這份堅持令一位在中國湖南出生的移民女性成為三藩市政界極有份量之人、並一直為她所關心的華埠社區不懈地爭取權益。 作為中華總商會顧問,白蘭過去30多年幾乎沒有缺席任何一場影響華埠社區的爭鬥,她也不害怕走出華埠,涉足猶如血腥戰場的三藩市政圈,努力幫助可以服務其社區的亞裔或其他族裔政客成功。過去幾十年間,三藩市亞裔社區政治力量漸趨壯大,從一個政界少數,連代表華埠地區的政治代表也無法選出一個亞裔的族群,壯大到如今在全市範圍內不乏高層官員及政界代表。 無懼鬥爭 白蘭的政治工作令她無論在華埠內外都是朋友多,敵人同樣多,但她說:「你不能因怕得罪人就不做事。如果有人和我意見不同,難道我要倒下裝死?不會,我會起來鬥爭。」 其中一場就是與法輪功的鬥爭。從2004年起,法輪功被禁止參加由中華總商會贊助、白蘭負責組織的三藩市農曆新年大遊行。白蘭和商會指法輪功過於政治化,根本不適合參加以家庭為基礎參與的大遊行。但法輪功的支持者——包括市參事戴利(Chris Daly)等人就指白蘭是按中國吩咐行事,戴利甚至在2006年到聯邦調查局(FBI)討論有人與中國政府的關係。白蘭則否認任何這種關聯,對FBI的回應是「放馬過來!」 與白蘭私交甚篤的前市長布朗(Willie Brown)稱白蘭是「全面的活動家」,不但與布朗在涉及華埠的各種問題上合作,還推動令布朗領導的行政層更多元化。 瞭解三藩市政治運作 但,涉足政治也有其代價,白蘭選擇了不結婚,不要孩子,因為這些會分去她用於工作的時間。白蘭在湖南出生,1967年移民來美,1971年入職《三藩市紀事報》當記者。曾與她共事的前《紀事報》記者Carl Nolte回憶說,白蘭是一個有趣、充滿活力並且不輕易向任何人折服的人。 但在紀事報工作6年後,白蘭認識到只在紙上報道華埠和三藩市並不足夠。她決定參與社區工作。華協中心行政主任翁錫智認為,當記者經歷令白蘭有別與其他社區活動者,深知整個城市到底是如何運作的。 白蘭很快認識到,三藩市以政治力操縱,華人社區根本還沒沾邊。白蘭說:「政客們認為與華埠的聯繫過於複雜,避之則吉,所以每次只在農曆新年慶祝上出現,說完『恭喜發財』就消失。」白蘭努力要改變這種情況,要讓政客明白到他們也需要華人社區的支持。 白蘭說,自己可以成為社區活動家是因為自己無所求,但為社區就有很多所求。布朗當市長時,白蘭已極力為亞裔社區爭取支持和撥款,1996年她大力推動布朗委任劉百安為三藩市首位亞裔警察局長,因此與布朗的政治顧問Jack Davis摃上了——Davis稱劉百安「無足輕重」,白蘭遂以不支持建設一座公園為威脅要踢掉Davis。二人互不相讓迫使布朗快刀斬亂麻下決定而令兩方停戰。白蘭說,這就是政治,「你針對我的人,我就會針對你……」甚至為了社區,「你也不能夠害怕和你的朋友對著幹」。 推動中央地鐵計劃 雖當年在反對拆除中央公路一役失敗,但白蘭馬上轉入推動「中央地鐵」計劃。整個造價17億元的計劃無論正反雙方人士都知道白蘭是幕後主要推手。白蘭認為「這是他們欠我們的。布朗知道一切,這不是關係什麼美觀或者藝術,而是人們的生活依靠的是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 這類工程可以讓華埠繼續繁榮、改變、保持生氣活力。要有一個穩定的商業社區,就必須關注公交,關注房屋。白蘭目睹社區的變遷,但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她打算繼續推動改善華埠和三藩市亞裔社區未來,「政客來來往往,但我會依然留在這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