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利益關係者仍沉默 土改雙方各執一詞陷膠著 |
2010-09-16 (05:32) |
(紐約 )(本報記者王鏑紐約報道)華埠土改陷入膠著狀態,昨(14日)兩方首次一同陳述看法,兩陣營都出動了專家學者解釋,但卻無法在利益複雜的房屋一環找到交叉點。享特學院教授鄺治中中肯地說,整個土改討論未能以人為本。 事實上,昨天環顧會議場內無論是哪一陣營,大部分人都非住在華埠或在華埠置產,亦即個人利益沒有與最受土改影響的華埠居民與房東綁在一起。 昨天華埠工作組屬下的土改小組召開會議,首先由華人職工會等機構組成的「維護華埠與下東城聯盟」陳述方案,「聯盟」邀請享特學院的社區計劃與發展中心主任安高蒂(Tom Angotti)解釋,他與此前所公布的沒有太多分別(詳見8月25日報道),內容大致就是減低華埠與下東城樓宇可建高度,避免地產商購地投機,及為區內建設100%的可負擔房屋大樓。 另一邊廂,「兩橋社區委員會」也聘請了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巴斯(Richard Bass)解釋他們的方案,內容大致是要求政府撥錢在區內寬闊的大道蓋包容式房屋(Inclusionary Zoning),即20%可負擔房屋及80%市場價格房屋。 其後雙方便就房屋唇槍舌劍,兩橋的顧問韋伯(Robert Weber)指要在私人地皮蓋100%可負擔房屋大樓,在財務來說根本不可行。 唐人街住客協會的王馨臨則指包容式房屋帶來更大貴族化壓力,只對地產商有利。 「聯盟」代表之一李冠慧則指出,近年華埠很多小生意及餐館被逼搬到布碌崙,即使「兩橋社區委員會」與「亞洲人平等會」等非牟利組織也是地產發展商,他們的利益與華埠居民利益未必一致。 眾人一直就房屋進行辯論,其後鄺治中教授發言說,目前整個土改討論仍然沒有觸碰到最基本的問題,亦即沒有針對華埠的「人」。目前土改討論之中,系統內有幾十幢樓宇、利益最為直接的中華公所則仍然沒有出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