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遷址關閉過程缺透明度 公益維護官批教育局混亂
2010-07-24 (05:15)
(紐約 )(本報記者榮筱箐紐約報道)公益維護官白思豪與教育維權組織「教育平權聯盟」(AQE)昨(22日)共同發布一份報告,指出教育局決定關閉學校或學校遷址共用校舍的過程缺乏透明度,使家長們對這些變化將如何影響孩子的學習一頭霧水。報告建議教育局做出改進並將所有關閉和遷址的計劃推遲六個月,等對此進行研究的一份獨立報告出台之後再做打算。

        教育局關閉學校或決定讓兩所學校共用校舍近年來已經成為家常便飯,教育局早些時候計劃關閉19所高中,多虧法庭的判定才保住了這些學校,之前下東城地區的學校擴展也差點導致雙文小學要與人共用校舍。

        法律規定教育局在關閉學校或要求遷址時必須提供一份「教育影響報告」,講明這樣做對學生可能帶來的影響。

        教育政策委員會決定在2010到2011學年有66所學校中遷址與人共用校舍,白思豪辦公室對其中的25所學校以及之前19所險些被關閉的學校的「教育影響報告」進行分析發現,這些報告根本沒有清楚地提供一個如何在新方案實施後保證和提高學習質量的方案,特別是對於如何保證藝術音樂、體育、課後班、早期教育等教學空間沒有明確的措施。

        另外,報告也對34所相關學校的874位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家長們對教育局如何做出關校和遷址的決定根本不清楚,他們希望教育局能夠提供更多的解釋和允許公眾評論的時間。

        調查發現42%的學生家長表示教育局沒有提供如何保存現有的教學項目的細節,三分之一的家長認為遷址會造成孩子健身房、食堂、禮堂、教室和活動室的空間縮小,62%的家長或是根本不知道有「教育影響報告」存在,或是聽說過但沒有看過。70%的家長認為如果教育局能提供更多的細節或是給家長更多的時間對遷址、關校等計劃進行評論的話將會很有幫助。

        報告建議教育局在「教育影響報告」中講明遷址或轉校在安全、英語學習、體育藝術課等方面可能對學生造成的影響;在涉及到的學校中設立由學校管理人員、教師、家長等組成的永久性的「校舍使用小組」對校舍變遷進行評估;將「教育影響報告」的內容在網上公布並對相關的公聽會進行網上直播以增加透明度;在召開公聽會前現在相關學校召開家長會,讓家長們對背景有所了解以便在公聽會上發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