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局緊縮財政開支影響浮現 華埠民宅收垃圾次數五改三 |
2010-07-18 (05:49) |
  (紐約 )(本報記者王鏑紐約報道)紐約市府財政緊絀,各部門開源節流影響逐漸浮現,從本月19日開始,華埠所屬的第二社區民宅垃圾收集次數將從每周五天減至三天,清潔局官員估計此舉不至影響民生,但有些居民還是擔心。 第二社區委員會分為兩段,華人居民與房產較為集中在華埠(堅尼路以北)、小意大利、羅麗塔(Nolita)、羅豪(NOHO)一帶,原來的收垃圾服務日期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五、星期六,合共五天,但是清潔局發出的最近指引稱新規定是星期一、星期三及星期五,即只有三天,回收品收集日期則維持在星期三。這項新規定在7月19日便開始生效。 有官員昨指全市財政緊絀,各部門都要開源節流。清潔局發言人Cathy Dawkins則說,第二社區是曼哈頓唯一仍有五天收垃圾的社區,新規則只為與其他社區看齊,提高他們的營運效率,她認為即使實施五天收集垃圾,居民也沒有製造這麼多垃圾,因此五改三之後也不致影響人民生活品質。 華埠受影響範圍包括堅尼路北邊、包厘街西邊、拉菲逸街與中央街兩邊、還有勿街、喜事打街、巴士打街、伊莉莎白街、格蘭街、布隆街全部包括在內,當局並印製了英文與中文通告,告知所有居民與房東。 華埠喜士打街的進煌飯店老闆馮先生昨說,餐館每天生產大量垃圾,因此都聘用了特別的私人垃圾收集公司處理,每周七日收垃圾,服務緊縮對餐廳沒有關係。 Cathy Dawkins並強調此次更改針對民宅,街頭垃圾桶服務依舊。不過華埠共同發展機構(CPLDC)的總監陳作舟說,早前清潔局收集垃圾的次數已經從每天兩次減到一次,他又借此機會倡議成立商業改進區,「我們沒有權力把垃圾運到別的地方,但是垃圾多我們可以用塑膠袋裝好放在一旁,CPLDC第一年便用了60萬個袋子,目前我們的人手只剩下1/3、大約5個人,長此下去我們也無法保持華埠清潔,因此必須要盡快成立商改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