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盜竊逾五萬宗 加州居全國次多
2010-05-29 (05:57)
(三藩市 )(本報綜合報道)從低級手段如翻查垃圾、盜取郵件,到在自動提款機設置盜取帳戶號碼和密碼的設施,乃至利用互聯網和電郵設局詐騙等等,不法分子進行身分盜竊的手法層出不窮,當局呼籲民眾要提高警惕注意自保。

        移除電腦資料分享軟件

        聯邦貿易委員會於2008年接到全國民眾超過120萬宗有關詐騙的投訴,而在涉及身分盜竊的罪案中,最普及的是信用卡詐騙、其次為政府福利詐騙,加州是全國人均身分盜竊案第二多的州,2008年有超過52,000宗身盜竊投訴,僅次於亞利桑那州。

        在三藩市灣區,三藩市地檢署去年調查了86宗身分盜竊和高科技罪案,聖馬刁縣地檢署的調查個案為313宗。聖馬刁縣副地檢官Chris Feasel稱,身分盜竊是一項總額80億元的產業。

        他認為,導致身分盜竊泛濫「最簡單的原因是貪婪,有人繞過你的電腦防火牆入侵,找到你的資料,然後放上網出售牟利,這些資料不斷轉手交易。」

        持牌的身分盜竊風險管理專家Mike Prusinski警告說,一些第三方分享資料的軟件往往令用戶的電腦門戶大開,硬盤內儲存的個人資料很容易成為不法分子下手的目標,「(音樂資料交流網站)Napster是這種情況的初期樣板,你下載該程序,結果等於同意停止電腦防火牆。」他說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將這些程序移除。

        隨時監察帳戶保護自己

        洛杉磯縣地檢署網絡罪案調查部門資深探員Justiin Feffer稱,今年正在進行的人口普查,有犯罪分子假冒人口普查員上門造訪索取居民個人資料,一旦居民不疑有詐告知自己的社會安全號、信用卡號或電話號碼,就變成了身分盜竊受害人。

        執法人員一致認同,保護自己不受身分盜竊所害的最有效方法是隨時監督自己的帳戶,對各種新興竊取個人資料的技術和手法提高警覺。三藩市地檢署發言人稱,打擊身分盜竊的一半工作在於教育大眾,「最好是不要成為受害人」,而萬一遇害就要積極向當局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