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人筆會演繹女性角色 |
2010-05-11 (05:26) |
  (洛杉磯 )(本報記者陳美伶柔似蜜報道)為慶祝母親節,「2010年大洛杉磯台美人傳統周」系列活動之一、由台美人筆會及海外台灣人筆會合辦的「母親的禮讚:文學作品中台灣女人的面貌」文學座談會9日在大洛杉磯台灣會館登場,會中暢談台灣女性在文學作品中扮演的角色、台美女性如何在海外傳承文化等議題,傳統周總召陳麗華也出席頒發感謝狀。 台美人筆會會長林文政說,這次講座邀請台灣文學家葉步月之女葉思婉出席,邀請其暢談「文學作品中台灣女人的面貌」,並藉此談論葉父作品「七色之心」,同時討論「七」書中的主角,也就是葉已逝祖母的點滴故事。 葉思婉今年已是80歲高齡老人,家中子孫滿堂,與夫婿周原朗育有5子,憶及祖孫情縈繞在心。她說,祖父不到30歲即病故,當時還很年輕的祖母從人人稱羨的「醫師娘(台語,意指醫生的太太)」,變成需一肩扛起養育6子1女、持家侍奉公婆的寡婦,但她記憶中的祖母樂觀好學,對子孫更是疼愛有加。 葉思婉說,過去台灣婦女飽受家庭及公婆壓力,現今婦女則「自由」許多,她期望能藉由此次座談會,讓下一代瞭解台灣歷史,以及過去先人的行經道路及思維。 台美僑領賴慧娜當天主講「由台美人著作看海外台灣女性的容顏」,她認為海外女性扮演文化傳承重責。她說,移民家庭中的女性常是家中支柱,近年來也出現不少文筆細膩的女作家,使文字作品、口傳精神都能經由女性傳承到下一代身上。 葉步月作品「七色之心」是全書30萬字的台灣小說,創作於1960年代,全書原以日文寫成,後出版英語譯本。「七」書描述一位年紀輕輕即守寡的婦女,如何在日本統治台灣的後半期努力持家、拉拔7個小孩長大的故事,書中也展現當時女性受到壓抑,以及台灣政治社會變化的端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