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專家研討 中國民族文化元素 |
2010-04-11 (05:39) |
(洛杉磯 )(本報記者呂瑤洛杉磯報道)由南加大(USC)視覺人類中心主辦視覺人物志文化研究論壇9日繼續進行,中美民族人類學專家,就影視作品反映中國民族文化元素的問題展開討論。 由多個民族構成的中國,少數民族元素一直是各類視覺影視作品靈感的重要源泉。從事西南民族研究多年,來自雲南大學的民族學教授楊慧指出,中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就是記錄少數民族生活狀態的天然場所,中國從50年代到60年代產生的20多部講述少數民族的電影中,有九部都在雲南拍攝,包括至今仍膾炙人口的《阿詩瑪》、《五朵金花》等。 不過,楊慧表示,隨著社會發展,民族文化也在緩慢變遷,在現代化大潮衝擊下,少數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間也在被壓縮,一些原汁原味的文化似乎難以得到百分之百保留。特別在主流定式文化影響下,部分西南少數民族文化在影視作品中,也存在誤導的情況。 她特別舉例指出,2005年的以講述雲南彝族特色的電影《花腰新娘》,雖然贏得電影業屆好評,但卻並沒有完全真實體現民族風貌。觀看過電影後的彝族人士,對電影中透出的民族文化元素,也持有不同意見。楊慧表示,以漢族為主體的影視製作人,存在某些過度詮釋,創作時不免有拼接、革新的情況,進而令少數民族青少年產生困惑。 來自波莫那學院(Pomona College)的中國民族學專家格蘭德尼(Dru Gladney)則借助綜合的影視方式,向與會學者專家介紹對中國民族狀況的見解,分析中國回族、藏族、維吾爾族的歷史發展、變遷與現狀,以及從中映射出的民族影視、藝術文化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