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學生學以致用 為市民排憂獻策 解中區華埠十字路口擁堵
2010-04-10 (05:14)
(多倫多 )(本報記者)多倫多大學工程系的一些在校大學生,正在用他們的所學,為社區和民眾的日常生活排憂解難。其中保障行人安全是他們關注的問題之一,而中區唐人街的十字路口則成為了他們要攻克的目標。

        為了讓學生將科學理論與日常生活的實際相結合,多倫多大學工程科學系開設的一門Praxis課程,從去年起讓學生針對現實社會中的實際困難,進行工程設計。今年學生的目標是提高多倫多市政公共設施的實用性、適用性和可持續性。學生不僅要找出問題所在,還要提出獨特的、有創造性的解決辦法。

        找出問題徵結 提出解決辦法

        在8個有關多倫多市的道路、環境和交通等問題的項目中,有關士巴丹拿路和登打士西街,中區唐人街最繁忙十字路口的行人交通問題,引起近10個攻關小組,近30名同學關注。該路口曾被國家郵報評為多倫多第7大對行人最危險的路口。昨日,其中兩個小組向本報提供了他們的解決方案。

        在進行設計之前,學生們面臨的該十字路口的共同的問題是,大量行人和小販使用人行道,造成擁堵;行人與左、右轉彎車輛的矛盾;路口過寬,往往使行人在交通燈轉變後,仍被困在路中央;需要搭街車的行人,在上下車時的不便等等。

        路中間豎障礙物 人車分離交通信號

        除了上述問題,由Qazi、Hamza和Yasir 3位同學組成的小組,根據他們查閱的市政府的數據資料,發現過去10年來,造成該路口行人交通事故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行人亂過馬路的問題。因此他們提出兩個主要的解決辦法,即在士巴丹拿路中間豎起障礙物,迫使行人在有交通指示燈的路口過馬路;另外,在高峰時段於士巴丹拿路和登打士西街十字路口實行人車分離式交通信號(scramble crossing)。目前這種交通方式已經在央街和登打士路口全天候應用。

        他們表示,在項目設計中運用了工程設計軟件,並遵循國際交通指引,來設計和調整自己的模型,通過改變一些交通信號燈等的變量參數,來控制車流和人流。他們將實際的施工成本控制在25萬元以下,保證了設計的實用性及可以推廣到其他路口的可行性。

        保障盲人安全過馬路

        而另一組由鄺紀鳴(Keiming Kwong)、周佶(Jay Zhou)和Andre Pinto組成的團隊,則特別注意到盲人在該路口過馬路時,沒有安全保證的問題,因此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包括3個方面:在該十字路口實施全天候的人車分離式交通信號;使用有聲交通信號,當盲人過街時可按下按鈕,讓指示信號發出聲音;在士巴丹拿路和登打士西街的人行道邊均裝設欄杆,以便防止行人亂穿馬路。他們也努力將成本控制在20萬元以下,同時保證設施的低維護需求,並使自己的模型經過不同的組合後,可以應用到其他路口。

        同學們均希望自己的設計能夠被政府部門全部或部分採納,從而能夠造福社會。在下周一,所有參加項目設計的同學都將在多倫多大學的Bahen Centre(40 St. George St.),進行全天的現場公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