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再進修增值 覓職更易 |
2010-03-20 (05:02) |
  (溫哥華 )(本報記者崔源明報道)有研究報告顯示,在原居地具大學學歷的新移民,抵加國後進修本科或新學位,長遠而言,比光靠原居地學歷求職的新移民,在改進事業地位方面可取得更大優勢,且更能融入加國社會。 由聯邦移民部撥款展開名為《新移民專上教育的勞工市場效益》(Impact of Canadian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on Recent Immigrants Labour Market Outcomes)長期追蹤研究指出,新移民在本地專上學院進修本科或新學位,長遠而言,更有助於求職以及改善專業地位。 進修或取新學位 改善專業地位 這是移民部撥款、2000年至2004年之間展開的研究,對來加國3,000個25歲至49歲、具大學學位新移民,在登陸4年內進修者,作了三次不同時段追蹤研究。 新移民可通過加國專上教育體制的多種渠道,改善求職能力。研究從四個類別去研究進修成效。一是在大學本科或相近科目,繼續自我增值(Value Added);二是重新修讀(Start Anew)另一門專業學科,取得加國本科學位;三是透過在社區學院或私立職業培訓學院接受相關職業培訓,把自己的學歷回收利用(recycling);四是沒有進修,純粹憑原居地學歷找工作的新移民。 六成新移民修讀理工專科 研究人員追蹤的這批新移民當中,六成修讀物理、生命科學、數學、電腦或工程的專科。其次是商業,財經和行政,少數是人文社會學科。 研究結果發現,移民4年之內,近六成人會進修,近半數到大專尋求正統的高等學歷,以期找份好工或達致理想事業,因為有五分之二的新移民,未能令僱主承認其原居地學歷及工作經驗。來加的日子愈久,七成人計劃再求學,進修也成為了求職的一個過程。 進修的類別,最多的是工程師和醫護專業,最少的是人文學科、社會學科或商科。年紀輕的人士多在本科深造;年紀大的會進修與工作相關科目。經進修後,新移民社交圈子擴大至非同一族裔,在非所屬族裔機構工作的比例也增加。 進修期間,新移民學曉技能,不僅改善學歷,更藉此和加拿大人交流,認識社區,改善語言能力,擴大多元化的社交網絡,增強取得社區資源能力,改善個人求職條件,最終帶來經濟效益。因為僱主可按他們熟悉的加國學歷標準,評估新移民能力,對新移民應徵者較具信心。 不進修者無助改善專業地位 研究也顯示,經過4年研究,不進修的新移民,工作的專業地位沒有改善;而重新修讀學位或深造增值的,往往能找到回報更好、更具挑戰性的工作。 卑詩大學(UBC)尚德商學院(Sauder School of Business)助理系主任馬溫迪(Wendy Ma )表示,進修自我增值,有助為在原居地取得學位的新移民提升學歷,和與本地專業團體建立聯繫,例如工程師,不妨多修讀一碩士學位。 不過,她又認為一些專業,例如律師、會計師,原居地的學歷可能不盡合乎本地需要,他們不妨進修商管碩士,把法律條文、數字的專長興趣用於日後加入譬如銀行、金融等行業,以進修學歷配合原有經驗,雙管齊下,事半功倍。 有興趣的公眾,可以登入聯邦移民部網站http://www.cic.gc.ca/ENGLISH/resources/research/impact_postsecondary.asp,瀏覽報告詳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