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增就業增知名度增 辦冬奧溫市威斯勒名利雙收 |
2009-12-06 (05:07) |
(溫哥華 )(本報記者宋娜報道)卑詩大學(UBC)的最新報告顯示,2010年冬奧會為主辦城市溫哥華和威斯勒(Whistler)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同時在社會和環境方面也都有正面影響;但就無助解決無家可歸問題,也未能增加可負擔房屋的數量。 周五公布的分析報告,是國際奧委會策劃的4份報告中的第二份,由卑詩大學撰寫,研究2010年冬奧會和殘奧會對主辦城市的影響。 報告指出,冬奧會使溫哥華市和威斯勒市在社會、經濟和環境方面有正面改善。 自溫哥華在2003年贏得2010年冬奧會的主辦權之後,大溫哥華都會區的新公司數量增加了17%;而在史戈米殊-利魯厄特(Squamish-Lillooet)地區,新註冊公司更增加了36%。 另外,在溫哥華成為冬奧會的主辦城市後,該市就業率增加,也降低卑詩省的失業率。 溫哥華也因為舉辦冬奧而知名度大增。報告指出,在2006至2007年度,溫哥華的知名度比2001至2002年度上升46%,主要原因則是因為明年舉行的冬奧會。不過,根據現階段數據顯示,冬奧並未為溫哥華帶來大量遊客(詳另文)。 2003年申奧成功之後,加國推出一系列支持運動員的項目,使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中獲得獎牌的數量大增。2002年鹽湖城(Salt Lake City)冬奧會時,加國只得到17枚獎牌,但在2006年都靈(Torino)冬奧會,加拿大運動員共獲得24枚獎牌。 報告主要研究者范溫斯伯格(Rob VanWynsberghe)表示,報告的目的是讓公眾瞭解,冬奧會對主辦城市帶來何種影響。 他表示:「報告希望解釋冬奧會對主辦城市,是否有影響以及何種影響,無論這種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 無助增加可負擔房屋 不過,報告指出,雖然經濟方面受到正面影響,但對於無家可歸情況和可負擔房屋的興建數量,則沒有幫助。廉租屋興建的數量,並不能配合無家可歸者的增長。 報告顯示,溫哥華無家可歸者的人數在2002年至2005年增加近一倍。而在2008年,大溫哥華都會區的無家可歸人數達到2,660人,與2002年相比增加了373%。大部分無家可歸者均集中在溫哥華市。 由卑詩大學撰寫的4份報告,需時5年完成,耗資60萬元。由溫哥華冬奧籌委會(VANOC)出資一半,剩下部分的則由卑詩大學出資。而第三份和第四份報告將在2010年和2013年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