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價比市價低35% 4大區平價屋逾千個 |
2009-11-08 (05:35) |
(紐約 )(本報記者王鏑紐約報道)經濟不景,要置業圓「美國夢」並不容易,政府參與興建的「可負擔購屋」是另一條出路。據指出,目前在曼哈頓以外的地區有多達1,000個「可負擔購屋」接受購買,雖然它們的位置未必屬於好區,但是售價比正常的少35%左右。 據指出,單是非牟利機構「房屋合作發展公司」(Housing Partnership Development Corp.)就在布碌崙建了700個可負擔購屋單位,還有200個在布朗士及75個在皇后區。這些單位包括合作共寓、共有公寓與獨立屋子,設計美觀,不過它們大多位於非華人熱門的地區,例如布朗士區的Classon Point、Grand Concourse、Morris Heights,布碌崙區的貝福-史蒂文森、皇冠高地、東紐約,皇后區的牙買加等,但是因為售價一般比市價便宜35%,因此仍然值得考慮。 另一方面,購買政府平價屋也有一些條件申請人必須留意,例如單位一般都是為中、低收入士而設,亦即收入太高的人免問,但是收入太低也不行,申請者應仔細閱讀每個物業的申請條件,以免浪費時間。 就例如在布碌崙Bergen Street的一個物業,售價從$179,190至$350,000,家庭收入最少是$54,000。物業另有其他限制,例如必需業主自住等。 各個社區都要政府興建「可負擔房屋」,但是當「可負擔房屋」變成一個口號,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可負擔房屋」是有好幾十種選擇,每一種對人民對需要及對社區的影響都不同,而「房屋合作發展公司」從來只做「可負擔購屋」,讓人們可以擁有房屋,成為業主。 長期以來購屋置業都被移民社區視為完成「美國夢」的指標,可是華埠為政客與社區機構制定了錯誤的土地政策,令整個華埠僅有10%的房屋單位可供購買,而且即使可負擔購屋在全市各個社區遍地開花,唯獨華埠是「零」,令到人民無法在華埠落地生根,社區無法儲蓄「淨值」。 近期Brooklyn Eagle訪問了「房屋合作發展公司」(Housing Partnership Development Corp.)的執行長馬田說,「在目前這種經濟環境下要完成美國夢的確是一個挑戰,但是可負擔購屋就能夠令人美夢成真。」 據指出,「房屋合作發展公司」的性質與亞洲人平等會一樣,同樣提供購屋輔導,教育課程,計劃財務,管理財富及拿到貸款。 如果民眾想了解更多目前仍可接受申請的單位,可以瀏覽該機構網站:www.housingpartnership.com。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