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些少時間查核便可免中招 投資騙局有跡可尋 |
2009-07-28 (05:33) |
(多倫多 )(綜合報道)卑詩省證監會通訊及教育主任貝爾絲(Patricia Bowles)指出,騙子保證風險低,回報高,就是最明顯的跡象。其實這個保證是不可能的;只是在股票市場特別波動的時候,投資者對這些保證會更趨之若騖。她說道:「由於人們在股票市場受到創傷,對這些低風險高回報保證更容易信以為真,因為他們在股市得不到甜頭。」 另外一點要注意的是「親友推介」。這是指投資者自己不去事先研究便加入親友的投資行列。貝爾絲表示,這一特徵十分普遍,在近期馬多夫(Bernard Madoff)騙局(他主持龐氏騙局,涉款650億元,已在服刑)、及魁北克投資經理鍾斯(Earl Jones)(他涉嫌在加拿大主持5,000萬元的龐氏騙局)案,都是典型例子。 所謂龐氏騙局,是指主持者以投資者的金錢或者後來新加入者的款項作為投資回報,而不是在市場上真正的投資回報。為吸引新人加入,騙局採用的手法通常是宣稱回報極高,亦是其他投資所不會保證的。這些騙局最終都會崩潰,因為這些回報需要投資者不斷注資以維持騙局繼續。1903年,龐氏(Charles Ponzi)由意大利移民到美國後便是採用這種手法,以致臭名昭暲。他在滿地可住了一段時間後,便在波士頓開始詐騙。 在這類騙案中,受害人通常都是朋友、家人、或同一機構內職員。貝爾絲稱:「騙子就是摸準人們羊群心態,又讓他們誤以為自己是可以付託之人。」 盲目跟風最易上當 Investment Counsel Association of Canada 總裁華絲莉(Katie Walmsley)指出,任何騙案,第一件要做的事是要博得事主的信任。她說:「騙子會找來社會賢達作為樣板,讓其他人相信這項投資確是高回報,低風險。」然後社會上其他人便會盲目跟風,連調查這名投資顧問有沒有註冊這重要的一步也省略了。 以鍾斯為例,他不是註冊投資顧問。因此,監管機構要追查他的投資活動,要處理投資者對他的投訴,也近乎不可能。 華絲莉也提到投資者要注意的其他地方,例如查詢這名投資顧問的投資活動是否有第三者審計,用哪間公司、及審計的次數。華絲莉稱:「凡是公開的、負責任的公司,都應該有第三者審計的。」 她說投資者也應該向所屬的證券委員會查詢,這名投資顧問有沒有被人投訴。然後,華絲莉提議投資者上網查詢這名投資顧問的資料。 還有,如果投資顧問要求投資者將支票寄到私人帳戶,而不是金融機構,那要提防了。「因為,在加拿大,是應該有第三者託管的,例如由大銀行託管資產。」 最後一點,投資者是在將血汗錢交託給別人管理,所以應該信任自己的直覺。如果覺得「聽起來這麼吸引,不會是真的吧?」那可能其中有詐了。(資料來源:加通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