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變「豪賭」工具 隨時「爆煲」羅安邦:抄底慎防海嘯第二波 |
2009-03-27 (05:36) |
(溫哥華 )美國財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周一公布的金融機構「排毒」方案,令美國華爾街振奮,美國股市連續飆升兩天。不過就有專家提醒有意出手「抄底」的投資者,當心「金融海嘯第二波」。 蓋特納周一宣布金融機構「排毒」方案,美國政府斥資1,000億美元,加上民間資本,創造出5,000億美元的購買力,收購銀行持有的問題房屋貸款(Legacy Loans)以及問題資產債券(Legacy Securities)等「有毒資產」。而該方案所提供的資金規模,在未來可能擴大至1萬億美元。 加拿大豐業銀行國際貿易部總經理?釱著名經濟評論員羅安邦表示,此前,美國政府已經斥資數千億美元,向花旗銀行(Citigroup Inc.)、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等多家金融機構提供援助。今次的「排毒」方案則有利於美國金融機構進一步擺脫不良資產帶來的壓力,從而提高承擔風險的能力,加強金融機構向企業及消費者借貸的意願。 「排毒」路向正確 羅安邦說,奧巴馬政府今次的「排毒」方案路向正確,不過仍須充分估計「有毒資產」的規模及影響,以及審視美國政府目前的財力,以避免力不從心半途而廢,引發新一輪信心危機。 對於是否可能爆發「金融海嘯第二波」,羅安邦表示包括美國國債泡沫在內,很多因素都可能誘發「金融海嘯第二波」,不過信貸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以下簡稱CDS)合約是目前最讓人擔心的一個因素。 CDS是一種合約形式的金融衍生產品,它是債權人就所擁有債權向其他金融機構購買的一種保險。例如A公司向B銀行借款,但假如A破產,B可能會血本無歸。於是由金融機構C為B提供這種保險,B每年支付保費給C。如果A破產,C保障B的本金;如果A按時償還,B的保費就成了C的盈利。CDS交易不受任何證券交易所監管,因此沒有任何機制來保證C有足夠的儲備資本。因而CDS從最初的避險金融衍生產品,最終演變為一種「豪賭」工具。 羅安邦表示,全世界CDS市場總規模的總值曾高達62萬億美元。金融機構實施「去槓桿」(Deleverage)以來,CDS市場總規模已經減少至35萬億美元,不過目前的銀行惜貸現象還比較明顯,如果這種情況不能迅速得到緩解,一批企業可能因而倒閉,債務無法償還,而引發CDS市場「爆煲」。 他提醒有意出手「抄底」的投資者,當心可能襲來的「金融海嘯第二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