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腫瘤等到變惡性 移民病者斥離譜 輪候期長返原居地續命 |
2009-02-02 (03:10) |
(溫哥華 )(文:本報記者張文慈 圖:本報記者)加國號稱有全球一流免費全民醫療保健體系,但常常聽到有華裔移民,因為這兒醫療手術輪候期過長,在診斷患上如癌病等重病後,寧願自費返回原居地做手術。有一些台灣移民,縱使已入了加籍,仍然保留在台的健康保險,寧願繼續供款,也就是為著買這個保險,要替身體健康作萬全之策。究竟一些來自兩岸三地的移民,怎樣「善用」異地醫療資源以「保命」?家住溫哥華的台灣移民王先生,2006年9月診斷出肝臟出現2.5厘米腫瘤。翌年2月他在大溫一醫院接受電腦斷層及肝穿刺,院方告知是正常肝細胞。但到了去年9月腫瘤變成4.2厘米,由於生長速度太快,必須進一步化驗。結果同年11月確診為惡性腫瘤,而且長大到5.6厘米。經衡量過之後,他選擇返回台灣做手術。 目前仍在台灣休養的王先生,通過長途電向本報解釋自費回原居地做手術的原因。他透露,專科醫生對他說,如果留在卑詩開刀,最快也排期到今年3月,不如乾脆回台動手術。於是他去年聖誕返台灣,立刻住進台北仁愛醫院,不到10天完成手術。由於3個月後要覆檢,所以暫時無法回來溫哥華。 他抱怨說,加國手術輪候期太長也就算了,連腫瘤都拖了近兩年多才確診為惡性,「實在離譜」。 他表示,幸而自己一直有參加台灣的健康保險計劃,得以減免部分手術和診療費,自付部分可由私人保險補貼,不致有太重財務負擔。「還好保留了台灣健康保險,否則龐大的醫療費用,簡直拖垮家庭。不過,由於在聖誕期間趕搭飛機回台,光是自己及妻子的機票就花了近4,000元。」 前台灣同鄉會會長林瑞麟(上圖),也是另一例子。2002年5月他做丙型肝炎追蹤治療,在溫哥華一醫院照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肝臟長有約0.5厘米腫瘤,直到7月才確診有異樣,專科醫生9月嘗試進行栓塞治療,但手術做了一半就收手,院方說要等到11月再動手術。由於擔心病情,他立刻飛回台灣治療。 林瑞麟在朋友介紹下,住進台北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接受栓塞治療。手術順利,一星期就出院。 跟王先生的情況有點不同,林瑞麟由於移民加國多年,停了供台灣的健康保險,因此要自付手術費。「我後來向卑詩醫療保險申請補貼被拒,理由是沒有先得到專科醫生開立證明。當時真是氣得想告專科醫生,但因律師費高昂,又無把握打贏官司,還是算了。」 回港做乳癌檢查更快捷 回原居地就醫並非台灣移民獨有例子,香港移民劉小姐和兩個家人,都是本省醫療輪候時間過長的受害者。她的爸爸和姐姐都放棄本地免費醫療,而專程動身返港做手術。 劉小姐2001年4月診斷出患有乳癌。她說,光是約見專科醫生和等候放射治療,就要幾個月,於是決定立即返港檢查和蒐集資料。後來因為放心不下小孩,才又在當年年底返回溫哥華動手術。 劉小姐又透露,她的姐姐在2007年11月發現患直腸癌,由於要等到翌年5月才開刀,於是選擇返港在瑪麗醫院做手術,才一個星期就回家休養。「當時花了近2萬港元手術支出,都是自費的。」 父親索性自費返港動手術 至於劉小姐的父親,則在2001年因前列腺肥大,到本地掛急診,每次插管都痛苦不堪,後來也自費返港做手術。 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瞿先生也指出,他在2006年因為追逐脂肪肝照超音波,發現肝臟有陰影,但加國專科醫生花了好幾個月,還無法確診良性或惡性。他心急之下,立刻返回中國自費檢查,才確認是良性的普通囊腫。但箇中的折騰,實不足為外人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