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經濟衝擊只是暫時美中廢品回收貿易 政策法規是關鍵 |
2009-01-04 (03:20) |
(洛杉磯 )(本報記者劉茁西柯維納報道)在全球經濟不景的影響下﹐原是一本萬利的廢品回收貿易也受到嚴重衝擊,南加地區一些華裔業者的生意近一個月甚至一度停擺。但是從事此行業多年的江蘇經貿文化聯合會會長蔡成華並不看淡這一行業。他認為,經濟衝擊只是階段性﹐真正威脅這一行業競爭力的反而是原料加工方的環境污染、檢驗法規不合理、以及洋垃圾濫竽充數等問題。 蔡成華的華源國際公司從事工業及商場廢塑料回收貿易已經有10年﹐平均一個月有200多個貨櫃發往中國。他說:從山東口岸入關的貨櫃,約有一半是其他的公司所有。美國的杜邦、3M、以及臺塑等大公司都是他的主要客戶。然而近期受經濟影響﹐中國的加工業停工﹐回收原料沒人要﹐不但原料價格下降50%到70%﹐甚至他的業務也停了一個月。這也是在他的經營史上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 但是蔡成華對此並不擔心。他說﹐經濟衝擊只是階段性的。回收廢料與再生能源密切相關。在中國沿海發達地區﹐三廢(廢紙、廢金屬、廢塑料)原料的利用率很高﹐未來前景仍是大有可為。而且近日他的業務又開始逐漸恢復。反而是與之相關的環境污染及質量檢驗方面的問題﹐會影響這一行業的發展。 蔡成華指出﹐目前通過非正常途徑進入中國的一些洋垃圾﹐包括日用的塑料杯餐具等﹐比之他所回收的工業及商業副排料與下腳料﹐成本要低。但是這些洋垃圾在加工前﹐需要清洗﹐清洗液體會嚴重影響環境與地下水。因此﹐在中國的一些主要加工地區﹐環境污染泛濫﹐而且得不到管理。 他還指出﹐雖然廢料加工存在環境問題﹐然而中國方面的環境部門卻沒有進行把關﹐卻是由中國檢總局負責原料質量檢測。目前對一些從美國運到中國口岸的正規原料﹐存在雙重檢驗問題﹐增加了原料成本。而對從香港入關的大量洋垃圾﹐則存在花錢買證的嫌疑。 此間商業律師李斌曾在2005年打贏一場有關回收金屬欺詐的關司﹐其中就涉及到花錢買檢驗證。他說﹐當時他的華裔客戶﹐從數家華裔公司手中﹐購買了一批回收金屬。對方當時向他的客人提供中國質檢部門駐海外機構的檢驗證書﹐並有海關紀錄﹐騙其交了140萬美元的訂金。其實這批貨物根本不存在﹐對方只是從質檢部門花了50美元買一張檢驗證書﹐就想瞞天過海。最後李斌為他的客戶贏得了800萬美元補償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