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活谷馬場  
 
1873年的跑馬地馬場。(歷史圖片)
 
 
1840年代初期快活谷賽馬場原是一片沼澤地,填平後,英軍在上面蓋了一座軍營,卻不料發生瘟疫,英軍搬走後,政府進行清理和改善環境衛生,並在原有的平地上建了一條賽馬跑道。 1844年舉行了第一次賽馬活動,當時屬於業餘運動。日佔期間曾更名「青葉峽競馬場」。

於香港開埠初期,英國人從英國引入英式賽馬活動,香港的第一次正式賽馬,早於1844年12月在這裡舉行。很快賽馬及博彩活動於香港華人社區風行起來。1931年馬場建成首兩座三層高的永久看台。

其後於1957年,該看台改建為兩座樓高七層的看台。到了1969年,看台再進行擴建。及後1995年,馬場再度完成重建工程,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全草地馬場。現在跑馬地馬場的賽事,除小部份日子外,通常在星期三晚上舉行,而日間賽事方面,通常每年馬季只有一次於該馬場舉行。其餘則移往沙田馬場舉行。

跑馬地馬場原本由一條草地跑道和一條安妥膠跑道組成,但安妥膠跑道於1995年的重建工程中拆除。重建後的跑馬地馬場除了擁有一條闊30米的草地跑道外,還興建了快活看台、香港賽馬博物館、新馬會總部大樓等建築。2001年年底,馬場更換了彩色大銀幕,該銀幕為全球馬場最大發光二極體(LED)顯示屏,全長約35米,高8米,面積大約相等於2,000多個21吋電視機架疊起來。此外,看台上有一間名為「滿貫廳」的中菜館(位於馬房彎舊址),最初只招待香港賽馬會之會員,直至現在才歡迎非會員惠顧。
 
     
 
 
     
 
 
     
   
 
( 暫時沒有回應 )
[更多專題]
[更多專題]